焦竑与明清儒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绪论 | 第12-25页 |
第—章 焦竑的良知学 | 第25-59页 |
第一节 焦竑论良知 | 第27-37页 |
第二节 焦竑论性 | 第37-51页 |
第三节 焦竑论情 | 第51-59页 |
第二章 焦竑的考据学 | 第59-97页 |
第一节 字的考据 | 第61-77页 |
第二节 书的考据 | 第77-86页 |
第三节 考据学的智识化态度 | 第86-97页 |
第三章 焦竑的三教观 | 第97-122页 |
第一节 智识化的三教观 | 第99-107页 |
第二节 三教观与生死问题 | 第107-117页 |
第三节 三教观的定位 | 第117-122页 |
第四章 焦竑与明代思潮 | 第122-187页 |
第一节 明中晚期的南京 | 第124-130页 |
第二节 焦竑与明代义理学 | 第130-162页 |
第三节 焦竑与明代考据学 | 第162-171页 |
第四节 焦竑与明代三教观 | 第171-187页 |
第五章 焦竑与清代学术 | 第187-227页 |
第一节 清前中期的状况 | 第189-192页 |
第二节 焦竑与清代考据学 | 第192-208页 |
第三节 焦竑与清代义理学 | 第208-220页 |
第四节 焦竑与清代三教观 | 第220-227页 |
第六章 焦竑与明清儒学转向 | 第227-259页 |
第一节 焦竑与明清义理学转向 | 第229-234页 |
第二节 焦竑与明清考据学转向 | 第234-245页 |
第三节 焦竑与明清三教观转向 | 第245-250页 |
第四节 焦竑与明清儒学转向综论 | 第250-259页 |
参考文献 | 第259-288页 |
致谢 | 第288-291页 |
附录: 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291-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