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

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网络分析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13-14页
        1.1.3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研究思路第14-17页
        1.2.1 研究思路第15页
        1.2.2 章节概述第15-17页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7-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研究创新点第17-19页
2 文献综述第19-27页
    2.1 旅游及农业旅游的相关研究第19-22页
        2.1.1 旅游及农业旅游第19页
        2.1.2 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第19-20页
        2.1.3 “旅游+农业”第20-21页
        2.1.4 全域视角下的农业旅游第21-22页
    2.2 政策网络的相关研究第22-23页
        2.2.1 政策网络的概念第22页
        2.2.2 政策网络的分类第22-23页
        2.2.3 政策网络的运用第23页
    2.3 政府与企业关系的相关研究第23-24页
    2.4 文献评述第24-25页
    2.5 理论基础——罗茨模型第25-27页
3 农业旅游发展政策网络的主体与资源第27-36页
    3.1 农业旅游发展政策网络的主体第27-31页
        3.1.1 政策社群的主体第27-28页
        3.1.2 府际网络的主体第28-29页
        3.1.3 专业网络的主体第29-30页
        3.1.4 生产者网络的主体第30-31页
        3.1.5 议题网络的主体第31页
    3.2 农业旅游发展政策网络的资源分布第31-36页
        3.2.1 权威第32页
        3.2.2 合法性第32-33页
        3.2.3 资金第33-34页
        3.2.4 信息第34页
        3.2.5 组织第34-36页
4 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网络主体间利益关系第36-46页
    4.1 基于利益需求的政策网络主体间冲突第36-40页
        4.1.1 政策网络各主体的利益需求第36-37页
        4.1.2 政策网络各主体的利益冲突第37-40页
    4.2 基于资源依赖的政策网络主体间合作第40-45页
        4.2.1 政策网络各主体资源的功能第41-43页
        4.2.2 政策网络各主体间的资源依赖与合作关系第43-45页
    4.3 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网络主体间利益关系分布第45-46页
5 农业旅游实例分析——探求利益均衡第46-56页
    5.1 案例简介——江苏嬉乐湾生态农业示范园第46-47页
    5.2 案例分析——政策网络主体及其间利益关系的分析第47-53页
        5.2.1 嬉乐湾项目的政策网络主体第47-48页
        5.2.2 嬉乐湾项目的政策网络主体间合作关系第48-51页
        5.2.3 嬉乐湾项目的政策网络主体间利益冲突的缓解第51-53页
    5.3 案例结论——政策网络主体间利益均衡的实现第53-56页
6 推动农业旅游发展的政策建议第56-60页
    6.1 推进农业旅游的协同发展第56-57页
        6.1.1 引入农业旅游协同发展的理念第56页
        6.1.2 统筹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规划第56-57页
        6.1.3 激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第57页
    6.2 助力农业旅游的资源调配第57-58页
        6.2.1 强化政策网络主体的资源优势第57页
        6.2.2 积极推动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转换第57-58页
    6.3 创新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第58-60页
        6.3.1 增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包容性第58页
        6.3.2 优化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的平衡性第58-6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60-63页
    7.1 结论第60-61页
    7.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VaR的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银行风险控制研究
下一篇:改进Hopfield神经网络算法求解柔性流水车间有限缓冲区排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