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问题提出与研究对象确立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0-13页 |
第一章 《鲁班经》家具内容及分类 | 第13-29页 |
第一节 《鲁班经》的产生、作者及版本 | 第13-21页 |
一、《鲁班经》的产生背景 | 第13-14页 |
二、《鲁班经》的作者讨论 | 第14-15页 |
三、《鲁班经》的版本考据 | 第15-21页 |
第二节 《鲁班经》的家具内容及分类 | 第21-28页 |
一、《鲁班经》的内容简介 | 第21-24页 |
二、《鲁班经》的家具内容 | 第24-25页 |
三、《鲁班经》的家具分类 | 第25-28页 |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二章 《鲁班经》桌椅类家具条目注释及实证 | 第29-53页 |
第一节 关于家具条目注释 | 第29-30页 |
一、注释依据 | 第29页 |
二、注释方法 | 第29-30页 |
第二节 《鲁班经》桌椅类家具条目注释 | 第30-41页 |
一、桌类家具条目注释 | 第30-34页 |
二、案类家具条目注释 | 第34-36页 |
三、椅类家具条目注释 | 第36-38页 |
四、凳类家具条目注释 | 第38-41页 |
第三节 《鲁班经》桌椅类家具条目实证 | 第41-51页 |
一、桌类家具条目实证 | 第42-45页 |
二、案类家具条目实证 | 第45-47页 |
三、椅类家具条目实证 | 第47-49页 |
四、凳类家具条目实证 | 第49-51页 |
本章小节 | 第51-53页 |
第三章 《鲁班经》桌椅类家具图式解析及实证 | 第53-88页 |
第一节 关于家具图式解析 | 第53-64页 |
一、图解依据 | 第53页 |
二、图解方法 | 第53-64页 |
第二节 《鲁班经》桌椅类家具图式解析 | 第64-73页 |
一、桌类家具图式解析 | 第64-67页 |
二、案类家具图式解析 | 第67-69页 |
三、椅类家具图式解析 | 第69-71页 |
四、凳类家具图式解析 | 第71-73页 |
第三节 《鲁班经》桌椅类家具图式实证 | 第73-86页 |
一、桌类家具图式实证 | 第74-76页 |
二、案类家具图式实证 | 第76-79页 |
三、椅类家具图式实证 | 第79-84页 |
四、凳类家具图式实证 | 第84-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四章 《鲁班经》“滚凳”家具复原与创新设计研究 | 第88-122页 |
第一节 关于家具复原与创新设计 | 第88页 |
一、复原与创新设计对象 | 第88页 |
二、复原与创新设计方法 | 第88页 |
第二节 “滚凳”家具复原与创新设计主要依据 | 第88-92页 |
一、《鲁班经》图式记载 | 第88-89页 |
二、明清笔记记载 | 第89-92页 |
三、近现代著作相关论述 | 第92页 |
第三节 “滚凳”家具复原与创新设计过程表达 | 第92-114页 |
一、文本表达 | 第92-93页 |
二、图解表达 | 第93页 |
三、设计表达 | 第93-108页 |
四、制作表达 | 第108-114页 |
第四节 “滚凳”家具复原与创新设计结果分析 | 第114-121页 |
一、形制分析 | 第114页 |
二、尺寸分析 | 第114页 |
三、功能分析 | 第114-116页 |
四、材料分析 | 第116-117页 |
五、结构分析 | 第117页 |
六、构造分析 | 第117-121页 |
七、文化特点分析 | 第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结论 | 第122-124页 |
第一节 《鲁班经》桌椅类家具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 第122-123页 |
第二节 《鲁班经》“滚凳”家具复原与创新设计的反思与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作者简介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