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51页 |
·微流控芯片材料及制作技术 | 第15-25页 |
·微流控芯片材料 | 第15-16页 |
·高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 第16-21页 |
·热压法 | 第17-18页 |
·注塑法 | 第18-19页 |
·模塑法 | 第19-20页 |
·LIGA (Lithography Electroforming Micro Molding) | 第20页 |
·激光烧蚀技术 | 第20页 |
·软刻蚀技术 | 第20-21页 |
·SU-8 光刻胶制作技术及微流控中的应用 | 第21-25页 |
·SU-8 光刻胶的主要特性 | 第21-22页 |
·SU-8 胶光刻工艺 | 第22-23页 |
·SU-8 光胶的应用 | 第23-25页 |
·高聚物材料表面修饰 | 第25-32页 |
·湿化学法 | 第25-27页 |
·硅烷化处理法 | 第27-28页 |
·等离子体技术 | 第28-30页 |
·紫外光表面接枝法 | 第30-32页 |
·微流控芯片的应用 | 第32-42页 |
·微流控芯片在 POCT(Point –of-care Testing)中的应用 | 第32-36页 |
·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分离方面的应用 | 第36-42页 |
·根据细胞大小分离 | 第37-38页 |
·根据电化学性质分离 | 第38-40页 |
·根据免疫化学性质分离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
第二章 环氧树脂微流控芯片的构建 | 第51-67页 |
·序言 | 第51页 |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 | 第51-52页 |
·环氧树脂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 第52-65页 |
·SU-8 光胶制作芯片阳膜 | 第52-59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2-53页 |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主要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硅片的清洁 | 第54页 |
·涂覆 | 第54-56页 |
·前烘 | 第56页 |
·曝光 | 第56-57页 |
·后烘 | 第57-58页 |
·显影 | 第58-59页 |
·PDMS 制作芯片阴模 | 第59-62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9-60页 |
·实验材料 | 第59页 |
·主要仪器 | 第59-60页 |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环氧树脂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 第62-65页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62-63页 |
·实验试剂 | 第62页 |
·主要仪器 | 第62-63页 |
·实验方法 | 第6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环氧树脂芯片的制作 | 第63-64页 |
·环氧树脂芯片的封合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第三章 环氧树脂微流控芯片的表面改性 | 第67-87页 |
·序言 | 第67-68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8页 |
·实验试剂 | 第68页 |
·主要仪器 | 第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72页 |
·实验流程 | 第68-69页 |
·等离子体处理环氧树脂表面 | 第69-71页 |
·等离子体装置及原理 | 第69-70页 |
·等离子体操作过程 | 第70-71页 |
·紫外诱导的丙烯酸接枝环氧树脂表面 | 第71页 |
·蛋白质连接 | 第71页 |
·表面表征实验 | 第71-72页 |
·静态接触角测定 | 第71页 |
·XPS 测定 | 第71-72页 |
·表面接枝密度测定 | 第72页 |
·蛋白质吸附密度的测定 | 第72页 |
·细胞粘附实验 | 第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5页 |
·多种表面修饰方法对环氧树脂表面修饰 | 第72-75页 |
·环氧树脂表面接枝的表征实验 | 第75-85页 |
·空气等离子体对环氧树脂表面的影响 | 第75-76页 |
·丙烯酸单体接枝后对环氧树脂表面的影响 | 第76-79页 |
·不同处理过程对环氧树脂表面的影响 | 第76-78页 |
·表面羧基密度的测定 | 第78-79页 |
·XPS 测定 | 第79-83页 |
·环氧树脂表面蛋白质吸附密度的测定 | 第83页 |
·细胞黏附实验 | 第83-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四章 环氧树脂微流控芯片分离和富集稀少细胞 | 第87-104页 |
·序言 | 第87-89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89页 |
·实验试剂 | 第89页 |
·主要仪器 | 第89页 |
·微流控芯片装置的安装 | 第89-90页 |
·实验方法 | 第90-94页 |
·特异性抗体的连接 | 第90页 |
·肿瘤细胞A549 的培养 | 第90-91页 |
·小鼠胸腺细胞的获取 | 第91页 |
·微流控芯片从混合样中捕获稀少的肿瘤细胞 | 第91页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PRi)技术检测抗体与肿瘤细胞的结合 | 第91-92页 |
·RT-PCR 鉴定捕获的细胞 | 第92-94页 |
·RT-PCR 引物的设计 | 第92页 |
·提取总 RNA | 第92-93页 |
·cDNA 的合成 | 第93页 |
·扩增 CEA DNA 的巢式 PCR 反应 | 第93-94页 |
·扩增β-actin DNA 的PCR 反应 | 第94页 |
·电泳 | 第9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0页 |
·SPRi 分析 | 第94-96页 |
·荧光显微镜成像 | 第96-98页 |
·RT-PCR 分析 | 第98-100页 |
·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作者简介 | 第104-105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5-106页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