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脱合金+蒸汽磷/硫化法构筑Ni、Co和Fe基化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缩略词第15-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1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新能源概述第17-22页
        1.2.1 氢能第17-19页
        1.2.2 燃料电池第19-20页
        1.2.3 金属-空气电池第20-22页
    1.3 电催化反应机理第22-27页
        1.3.1 电催化析氢反应机理第22-25页
        1.3.2 电催化析氧反应机理第25-26页
        1.3.3 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机理第26-27页
    1.4 电催化剂概述第27-33页
        1.4.1 析氢催化剂第27-30页
        1.4.2 析氧催化剂第30-32页
        1.4.3 氧还原催化剂第32-33页
    1.5 脱合金化制备纳米多孔材料第33-37页
        1.5.1 研究进展第33-35页
        1.5.2 基本原理第35-36页
        1.5.3 实际应用第36-37页
    1.6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37-41页
        1.6.1 研究意义第37-38页
        1.6.2 主要研究内容第38-41页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其设备第41-51页
    2.1 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第41-42页
    2.2 试验材料、试剂及相关设备第42-43页
        2.2.1 试验材料及试剂第42页
        2.2.2 试验仪器及设备第42-43页
    2.3 样品的制备第43-45页
        2.3.1 母合金的制备第43-44页
        2.3.2 纳米多孔过渡金属的制备第44页
        2.3.3 磷/硫化物催化剂电极的制备第44-45页
    2.4 测试方法及表征手段第45-51页
        2.4.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5页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第45页
        2.4.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45-46页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46页
        2.4.5 低温氮气吸脱附分析第46页
        2.4.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第46页
        2.4.7 电化学测试分析第46-50页
        2.4.8 密度泛函理论分析第50-51页
第三章 铝掺杂纳米多孔镍-磷化物的制备及其析氢性能研究第51-67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铝掺杂纳米多孔镍-磷化物的制备及其物理表征第52-59页
        3.2.1 Al-Ni母合金的制备及其表征第52-54页
        3.2.2 纳米多孔Ni(Al)的制备及其表征第54-55页
        3.2.3 P-np-Ni(Al)纳米片的制备及其表征第55-59页
    3.3 P-np-Ni(Al)纳米片在酸性环境中的析氢性能研究第59-64页
        3.3.1 自支撑电极的制备第59页
        3.3.2 析氢性能和稳定性能研究第59-62页
        3.3.3 双电层电容和活性比表面积第62-64页
        3.3.4 耐酸性测试第64页
    3.4 本章小结第64-67页
第四章 双功能镍-钴-磷化物的制备及其析氧、氧还原性能研究第67-81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双功能镍-钴-磷化物的制备及其物理表征第68-73页
        4.2.1 Al-Ni-Co母合金的制备及其表征第68-69页
        4.2.2 完全脱合金化中间产物的制备及其表征第69-70页
        4.2.3 树叶状P-Ni_xCo_(15-x)的制备及其表征第70-73页
    4.3 树叶状P-Ni_xCo_(15-x)在碱性环境中的析氧性能研究第73-77页
        4.3.1 粉末电极的制备第73-74页
        4.3.2 析氧性能和稳定性能研究第74-76页
        4.3.3 双电层电容和活性比表面积第76-77页
    4.4 树叶状P-Ni_xCo_(15-x)在碱性环境中的氧还原性能研究第77-80页
        4.4.1 氧还原性能、甲醇耐受性和稳定性能研究第77-79页
        4.4.2 电子转移数和H_2O_2产率研究第79-80页
    4.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铝掺杂纳米多孔钴-硫化物的制备及其析氢性能研究第81-103页
    5.1 引言第81-82页
    5.2 铝掺杂纳米多孔钴-硫化物的制备及其物理表征第82-90页
        5.2.1 Al-Co母合金的制备及其表征第82-84页
        5.2.2 纳米多孔Co(Al)的制备及其表征第84-85页
        5.2.3 Al-CoS_2纳米线的制备及其表征第85-90页
    5.3 Al-CoS_2纳米线在酸性环境中的析氢性能研究第90-98页
        5.3.1 析氢性能和稳定性能研究第90-94页
        5.3.2 双电层电容和活性比表面积第94-95页
        5.3.3 活性位点判定第95-96页
        5.3.4 耐酸性测试第96-97页
        5.3.5 Al掺杂量的计算第97-98页
    5.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第98-102页
        5.4.1 结构模型第98-99页
        5.4.2 能带和分波态密度第99-100页
        5.4.3 吉布斯自由能、巴德电荷和火山图第100-102页
    5.5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六章 三功能钴-铁-硫化物的制备及其自供电电解水性能研究第103-125页
    6.1 引言第103-104页
    6.2 三功能钴-铁-硫化物的制备及其物理表征第104-110页
        6.2.1 Al-Co-Fe母合金的制备及其表征第104页
        6.2.2 完全脱合金化中间产物的制备及其表征第104-106页
        6.2.3 S-Co_xFe_(10-x)纳米片的制备及其表征第106-110页
    6.3 S-Co_xFe_(10-x)纳米片在碱性环境中的析氢性能研究第110-112页
        6.3.1 析氢性能和稳定性能研究第110-111页
        6.3.2 双电层电容和活性比表面积第111-112页
    6.4 S-Co_xFe_(10-x)纳米片在碱性环境中的析氧性能研究第112-116页
        6.4.1 析氧性能和稳定性能研究第112-114页
        6.4.2 双电层电容和活性比表面积第114页
        6.4.3 全解水性能测试第114-116页
    6.5 S-Co_xFe_(10-x)纳米片在碱性环境中的氧还原性能研究第116-121页
        6.5.1 氧还原性能、甲醇耐受性和稳定性能研究第116-118页
        6.5.2 电子转移数和H_2O_2产率研究第118-121页
    6.6 锌-空气电池的组装及充放电测试第121-124页
        6.6.1 组装第121页
        6.6.2 放电性能测试第121-123页
        6.6.3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123-124页
    6.7 本章小结第124-125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25-127页
    7.1 结论第125-126页
    7.2 展望第126-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51页
致谢第151-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53-157页
博士学位论文独创性说明第157页

论文共1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维导电网络的构建对钼酸锰储能性能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生物质基炭材料的结构调控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