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模图的速率兼容LDPC码的设计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2 信道编码理论概述 | 第16-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 | 第17-19页 |
1.3.1 LDPC码的研究历史 | 第17-18页 |
1.3.2 速率兼容LDPC码的研究 | 第18-19页 |
1.3.3 原模图LDPC码的研究 | 第19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9-22页 |
第二章 LDPC码的基本原理 | 第22-36页 |
2.1 分组LDPC码 | 第22-27页 |
2.1.1 LDPC码的表示 | 第22-24页 |
2.1.2 LDPC码的构造 | 第24-25页 |
2.1.3 LDPC码的译码 | 第25-26页 |
2.1.4 准循环LDPC码 | 第26-27页 |
2.2 原模图LDPC码 | 第27-29页 |
2.2.1 原模图和原模图LDPC码 | 第27-28页 |
2.2.2 重复累加码和累加重复累加码 | 第28-29页 |
2.3 LDPC码的理论分析工具 | 第29-34页 |
2.3.1 EXIT图分析 | 第30-32页 |
2.3.2 基于原模图的外信息转移图理论 | 第32-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基于PEXIT的速率兼容原模图的设计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速率兼容LDPC码原模图的设计 | 第36-42页 |
3.2.1 变量节点删除算法 | 第37-40页 |
3.2.2 行列添加扩展算法 | 第40-41页 |
3.2.3 原模图母码的选择 | 第41-42页 |
3.3 速率兼容原模图LDPC码阈值分析 | 第42-44页 |
3.3.1 变量节点删除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3.3.2 行列添加设计分析 | 第43-44页 |
3.3.3 结果分析 | 第44页 |
3.4 单边原模图的设计 | 第44-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速率兼容LDPC码的构造 | 第48-66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随机交织扩展 | 第48-51页 |
4.2.1 随机交织 | 第48-49页 |
4.2.2 4-6环检测 | 第49-51页 |
4.3 循环移位扩展 | 第51-63页 |
4.3.1 相关定理 | 第51-52页 |
4.3.2 循环移位扩展算法分析 | 第52-54页 |
4.3.3 不可探测的环 | 第54-62页 |
4.3.4 原模图准循环扩展算法 | 第62-63页 |
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66页 |
5.2 课题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