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AtMUD1调控拟南芥种皮粘液质果胶合成机理及花生种子特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内容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C3HC4型锌指蛋白MUD1调控拟南芥种子粘液质果胶合成的分子机制研究第11-56页
    1 引言第11-31页
        1.1 植物细胞壁的组成与结构第11-13页
            1.1.1 细胞壁的结构分层第12-13页
            1.1.2 初生细胞壁与细胞生长的动态关系第13页
        1.2 初生细胞壁的物质构成第13-27页
            1.2.1 纤维素第13-15页
            1.2.2 半纤维素第15-20页
            1.2.3 果胶第20-26页
            1.2.4 细胞壁蛋白及其它第26-27页
        1.3 种子粘液质果胶第27-30页
            1.3.1 种子粘液质果胶的特性第27-28页
            1.3.2 种子粘液质果胶作为模式系统的优势第28页
            1.3.3 种子粘液质果胶的生物合成第28-29页
            1.3.4 种子粘液质果胶结构的修饰第29-30页
        1.4 一个参与拟南芥种皮粘液质果胶合成的C3HC4型锌指蛋白的发现及功能研究第30-31页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1-48页
        2.1 材料第31-33页
            2.1.1 植物材料第31页
            2.1.2 菌株第31-32页
            2.1.3 质粒载体第32页
            2.1.4 所用酶及试剂第32页
            2.1.5 培养基及配制方法第32-33页
            2.1.6 抗生素第33页
            2.1.7 溶液和缓冲液第33页
        2.2 试验方法第33-48页
            2.2.1 常规实验方法第33-39页
            2.2.2 拟南芥遗传转化及多糖分析相关的方法第39-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3.1 MUD1基因的鉴定第48-50页
        3.2 MUD1基因在拟南芥种皮粘液质果胶合成的关键时期表达量上升明显第50-51页
        3.3 粘液质果胶单糖分析第51-52页
        3.4 HG的酶联免疫分析第52-53页
        3.5 共表达基因在突变体中表达量降低第53-54页
        3.6 果胶甲酯化酶活性检测第54页
    4 讨论第54-55页
    5 结论第55-56页
第二章 花生种子特异表达基因的鉴定第56-89页
    1 研究背景第56-62页
        1.1 转录组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植物基因资源挖掘中的应用第56-57页
            1.1.1 转录组学技术第56-57页
            1.1.2 转录组学在植物上的应用第57页
        1.2 种子特异表达基因及种子特异表达启动子挖掘和应用第57-61页
            1.2.1 种子特异表达基因的研究进展及意义第57-58页
            1.2.2 种子特异表达基因及特异启动子研究进展第58-61页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第61-62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2-64页
        2.1 试验材料第62页
        2.2 试剂第62页
        2.3 转录组学分析第62-63页
        2.4 PSC32基因内源表达分析第63页
        2.5 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第63页
        2.6 AHSSP29启动子的克隆及其驱动GUS报告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3-64页
        2.7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遗传转化、筛选及鉴定第64页
        2.8 GUS组织化学染色第64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4-86页
        3.1 基因组挖掘种子特异表达基因(SSCGs)第64-76页
        3.2 108个高表达基因的特征分析第76-78页
        3.3 108个高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第78-80页
        3.4 108个种子高表达基因的启动子顺式作用原件分析第80-84页
        3.5 一个SSP的特异表达分析第84-86页
    4 讨论第86-88页
    5 结论第88-89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89-105页
致谢第105-106页
博士后期间的主要论文及专著第106页
博士后期间主持的项目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工业经济周期与技术进步的关联效应分析
下一篇:区域市场分割对资源错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