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论文

长沙低碳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8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1-14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第14-17页
        1.2.3 文献评述第17-18页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8-19页
        1.3.1 技术路线第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研究结构第19-20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0-21页
        1.5.1 创新之处第20页
        1.5.2 不足之处第20-21页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1-24页
    2.1 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低碳第21页
        2.1.2 低碳经济第21页
        2.1.3 低碳农业概念第21-22页
        2.1.4 低碳农业发展模式第22页
    2.2 低碳农业有关理论基础第22-24页
        2.2.1 有机农业理论第22-23页
        2.2.2 生态农业理论第23页
        2.2.3 循环经济理论第23页
        2.2.4 持续农业理论第23-24页
3 长沙低碳农业发展现状第24-36页
    3.1 长沙农业生产概况第24-25页
        3.1.1 长沙概况第24页
        3.1.2 长沙现代农业生产格局第24-25页
    3.2 长沙农业碳排放测算方法和测算结果分析第25-27页
        3.2.1 长沙农业碳排放测算方法第25-26页
        3.2.2 长沙农业碳排放测算结果分析第26-27页
    3.3 长沙现代农业现状第27-36页
        3.3.1 生态农业呈不断优化且高效发展第27-28页
        3.3.2 “猪—沼—菜(茶、果)”形成系列发展第28-29页
        3.3.3 稻—鱼—鸭间互利共生发展第29-30页
        3.3.4 林果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复合栽种欣欣向荣第30-31页
        3.3.5 生态庭园和谐发展第31-32页
        3.3.6 人工季节调控生产灵活第32-33页
        3.3.7 “种植—养殖—加工—贸易”立体综合开发完善第33-34页
        3.3.8 观光休闲生态农业兴起第34-36页
4 基于STIRPAT模型对长沙低碳农业影响因素的分析第36-43页
    4.1 变量的选择第36-38页
    4.2 模型的构建第38-39页
    4.3 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第39-43页
5 长沙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43-48页
    5.1 产业结构不合理且投入较少第43页
    5.2 现行的土地制度限制了低碳农业的发展第43-44页
    5.3 农用机械量的增加导致高碳化第44-45页
    5.4 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空心化”现象严重第45-46页
    5.5 缺少区域性的碳交易机构和配套的交易机制第46-48页
6 国内外低碳农业发展成功经验借鉴第48-63页
    6.1 国外低碳农业发展成功经验第48-56页
        6.1.1 美国低碳农业第48-51页
        6.1.2 日本低碳农业发展经验第51-54页
        6.1.3 荷兰生态农业发展经验第54-56页
    6.2 国内低碳农业发展经验第56-60页
        6.2.1 山东滨州市低碳农业发展经验第56-58页
        6.2.2 台湾低碳农业发展经验第58-60页
    6.3 国内外低碳农业发展经验启示第60-63页
        6.3.1 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经验启示第60-61页
        6.3.2 国内低碳农业发展经验启示第61-63页
7 长沙低碳农业发展对策第63-67页
    7.1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低碳化第63页
    7.2 加快低碳技术研究第63-64页
    7.3 继续加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第64页
    7.4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第64-65页
    7.5 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推广能力第65页
    7.6 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第65-66页
    7.7 完善碳交易市场以及相应交易机制第66-67页
8 结论与展望第67-70页
    8.1 结论第67页
    8.2 展望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南湘阴具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