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钙钛矿和正磷酸银缺陷物理的理论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引言第9-30页
    1.1 研究背景第9-27页
        1.1.1 光电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第10-21页
        1.1.2 光催化第21-27页
    1.2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2.1 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第27-28页
        1.2.2 光催化剂Ag_3PO_4第28页
    1.3 研究意义和结构安排第28-30页
第二章 DFT和GW理论简述第30-46页
    2.1 密度泛函理论简述第30-32页
        2.1.1 DFT和Kohn-Sham Scheme第30-31页
        2.1.2 密度泛函理论的不足第31-32页
    2.2 准粒子计算第32-37页
    2.3 杂化泛函计算第37-40页
    2.4 光学性质计算第40-43页
    2.5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第43-46页
第三章 太阳能电池吸收层材料CH_3NH_3Pb(SCN)_2I_2和CsPbI_3第46-76页
    3.1 有机杂化钙钛矿第46-54页
        3.1.1 CH_3NH_3PbI_3的优良性质第46-49页
        3.1.2 CH_3NH_3PbI_3存在的问题第49-54页
    3.2 准二维层状有机钙钛矿CH_3NH_3Pb(SCN)_2I_2第54-63页
        3.2.1 计算细节第56-59页
        3.2.2 结果与讨论第59-63页
    3.3 无机钙钛矿CsPbI_3第63-75页
        3.3.1 计算细节第63-64页
        3.3.2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3.4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四章 掺杂正磷酸银A_3PO_4第76-104页
    4.1 计算方法第78-84页
        4.1.1 缺陷形成能和跃迁能级的定义第80-81页
        4.1.2 化学势稳定区域的确定第81-83页
        4.1.3 缺陷复合物结合能的定义第83-84页
    4.2 N、C、F、Cl、S原子单替换掺杂第84-91页
        4.2.1 N原子第84-86页
        4.2.2 C原子第86-87页
        4.2.3 F原子第87-88页
        4.2.4 Cl原子第88-89页
        4.2.5 S原子第89-91页
    4.3 Cd和Li原子掺杂第91-101页
        4.3.1 Cd原子单替换掺杂第91-95页
        4.3.2 Li原子单替换掺杂第95页
        4.3.3 Cd与N原子共掺杂第95-100页
        4.3.4 Li与N原子共掺杂第100-101页
    4.4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04-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3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章第130-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辐射场研究
下一篇:纳米结构SnO2基复合纤维及其储锂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