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民事其他法权论文

行为金融学视角下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第8页
    1.2 选题意义第8-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2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2页
        1.4.2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5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13-14页
        1.5.1 可能的创新点第13页
        1.5.2 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重要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基础第14-24页
    2.1 互联网金融第14-16页
        2.1.1 互联网金融内涵界定第14页
        2.1.2 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第14-15页
        2.1.3 互联网金融的特殊风险第15页
        2.1.4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对比第15-16页
    2.2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第16-18页
        2.2.1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内涵界定第16-17页
        2.2.2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第17页
        2.2.3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特殊性第17-18页
    2.3 行为金融学第18-19页
        2.3.1 行为金融学内涵界定第18页
        2.3.2 行为金融学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第18-19页
    2.4 行为金融学理论基础第19-24页
        2.4.1 套利的有限性第19-20页
        2.4.2 有界理性第20-21页
        2.4.3 心理学基础第21-22页
        2.4.4 展望理论第22-23页
        2.4.5 羊群行为理论第23-24页
第三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行为特征调查与分析第24-34页
    3.1 调查目的和设计思路第24页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4-33页
        3.2.1 基本行为特征调查结果分析第24-27页
        3.2.2“过度自信”调查结果分析第27-28页
        3.2.3“羊群行为”调查结果分析第28-30页
        3.2.4“处置效应”调查结果分析第30-31页
        3.2.5“确定性效应”调查结果分析第31-32页
        3.2.6“心理账户”调查结果分析第32-33页
    3.3 小结第33-34页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第34-40页
    4.1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第34-36页
        4.1.1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现状第34-35页
        4.1.2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管现状第35-36页
        4.1.3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现状第36页
    4.2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问题第36-40页
        4.2.1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法律窘境第36-37页
        4.2.2 互联网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够重视第37-38页
        4.2.3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维权困难第38-40页
第五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存在问题成因第40-44页
    5.1 从监管机构行为特征角度第40-41页
        5.1.1 监管主体不甚明确第40页
        5.1.2 监管存在滞后性第40-41页
    5.2 从互联网金融机构行为特征角度第41-42页
        5.2.1 互联网金融机构存在虚假宣传第41页
        5.2.2 互联网机构泄露客户信息第41-42页
    5.3 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行为特征角度第42-44页
        5.3.1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缺乏相关方面的知识储备第42页
        5.3.2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存在非理性“羊群行为”第42页
        5.3.3“处置效应”加剧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损失第42-43页
        5.3.4“心理账户效应”引发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额外损失第43-44页
第六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政策建议第44-48页
    6.1 从监管机构角度第44-45页
        6.1.1 明确监管主体,保障监管的及时性第44页
        6.1.2 完善互联网金融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第44页
        6.1.3 加快网络征信体系和传统征信体系的统一第44-45页
    6.2 从互联网金融机构角度第45-46页
        6.2.1 加强信息披露,保障交易的公平性第45页
        6.2.2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强化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督作用第45-46页
        6.2.3 建立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消费纠纷处理机制第46页
    6.3 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角度第46-48页
        6.3.1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教育工作第46-47页
        6.3.2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自发组织维权民间组织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附录第52-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省农村金融减贫及其门槛效应研究
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投资银行业务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