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8-12页 |
(一)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二、上海、伊犁与蒙自开埠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 第12-23页 |
(一) 经济全球化、殖民主义与中国近代条约口岸 | 第12-15页 |
(二) 《江宁条约》与上海开埠 | 第15-19页 |
1、上海开埠过程 | 第15-16页 |
2、上海开埠后的对外贸易 | 第16-19页 |
(三) 《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与伊犁开埠 | 第19-21页 |
1、伊犁开埠过程 | 第19-20页 |
2、伊犁开埠后的对外贸易 | 第20-21页 |
(四) 《中法续议商务专条》与蒙自开埠 | 第21-23页 |
1、蒙自开埠过程 | 第21-22页 |
2、蒙自开埠背景 | 第22-23页 |
三、上海、伊犁、蒙自进出口贸易比较 | 第23-44页 |
(一) 上海、伊犁、蒙自进出口贸易额的消长 | 第23-35页 |
1、上海对外贸易的分流 | 第23-27页 |
2、动荡中发展的新疆口岸贸易 | 第27-33页 |
3、波动增长的蒙自口岸贸易 | 第33-35页 |
(二) 上海、伊犁、蒙自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动 | 第35-44页 |
1、鸦片贸易的衰落与上海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演变 | 第35-38页 |
2、单向演变的伊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 第38-42页 |
3、单一而脆弱的蒙自进出口贸易 | 第42-44页 |
四、东西部贸易类型与条约政策差异 | 第44-55页 |
(一) 上海、伊犁、蒙自贸易类型比较 | 第44-50页 |
1、以转口贸易为主的上海口岸 | 第44-46页 |
2、以边境直接贸易为主的伊犁边关 | 第46-48页 |
3、兼顾海陆的蒙自口岸 | 第48-50页 |
(二) 上海、伊犁、蒙自条约政策差异 | 第50-55页 |
五、上海、伊犁、蒙自开埠对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55-67页 |
(一) 对外贸易引导下的上海早期工业化 | 第55-60页 |
1、金融业、人力资源与跨国投资推动下的上海对外开放 | 第55-56页 |
2、上海由贸易中心向制造业中心的转型 | 第56-60页 |
(二) 沦为俄国经济附属地的伊犁贸易圈 | 第60-63页 |
(三) 单一脆弱的蒙自——个旧矿冶业 | 第63-67页 |
结语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附表 1868年至1928年上海进出口货值占全国进出口货值比例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