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个人求助的宪法学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8-10页
一、个人求助概述第10-26页
    (一) 个人求助的概念第10-13页
        1. 个人求助的定义第10-11页
        2. 个人求助与个人慈善的区别第11-13页
    (二) 个人求助兴起的原因第13-17页
        1. 现有慈善制度的不足第13-14页
        2. 社会保障制度的局限第14-15页
        3. 个人求助自身的优点第15-17页
    (三) 个人求助的性质第17-18页
    (四) 个人求助的主体第18-20页
    (五) 个人求助的现状第20-26页
        1. 个人求助的积极意义第20页
        2. 诈捐骗捐现象的出现第20-21页
        3. 款项使用问题第21-22页
        4. 隐私权的侵犯第22-26页
二、个人求助宪法学上的正当性第26-39页
    (一) 是人权保障的补充第26-32页
        1. 生存权第26-27页
        2. 物质帮助权第27-29页
        3. 适当生活水准权第29-30页
        4. 社会保障权第30-32页
    (二) 符合表达自由的要求第32-33页
    (三) 符合国家的目标追求与价值取向第33-39页
        1. 国家的目标第33-35页
        2. 国家的价值第35-39页
三、个人求助的宪法学思考第39-52页
    (一) 物质帮助权的完善第39-44页
        1. 权利主体第39-40页
        2. 义务主体第40-41页
        3. 权利内容第41页
        4. 权利属性第41-42页
        5. 可操作性第42-44页
    (二) 政府的引导第44-45页
        1. 积极落实现有政策和制度第44-45页
        2. 鼓励民众进行多种渠道的救济第45页
    (三) 政府主导下积极发挥求助平台的作用第45-48页
        1. 促使平台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第45-46页
        2. 督促平台确定统一规范的求助流程第46-47页
        3. 要求平台及时进行信息披露第47页
        4. 强调平台对款项使用情况的跟进第47-48页
    (四) 表达自由的界限——媒体自律与个人自律相结合第48-49页
    (五) 第三方介入第49-52页
        1. 银行的介入第49-50页
        2. 服务机构的介入第50页
        3. 个人信用管理机构的介入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土纠纷解决中的村干部—云南沧源勐村的个案研究
下一篇:单行条例立法质量研究--以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