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论文--X射线论文

基于腔式探头的束流到达时间及电荷量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5页
    1.1 研究背景第13-22页
        1.1.1 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第15-17页
        1.1.2 上海同步辐射装置第17-19页
        1.1.3 束流到达时间测量技术第19-21页
        1.1.4 束流电荷量测量技术第21-22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22-42页
        1.2.1 LCLS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系统第22-26页
        1.2.2 SCSS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系统第26-29页
        1.2.3 SACLA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系统第29-31页
        1.2.4 PAL-XFEL 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系统第31-34页
        1.2.5 SwissFEL 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第34-38页
        1.2.6 European XFEL 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第38-39页
        1.2.7 CLIC束团电荷量测量系统第39-41页
        1.2.8 总结第41-42页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42-45页
第二章 腔式探头测量原理及物理特性分析第45-71页
    2.1 腔式探头的测量原理第45-60页
        2.1.1 电子束团与谐振腔的相互作用第45-48页
        2.1.2 谐振腔的工作原理及特性第48-55页
        2.1.3 束团长度对输出信号的影响第55-57页
        2.1.4 谐振腔信号耦合输出第57-58页
        2.1.5 多束团模式下的干扰第58-60页
    2.2 腔式探头参数分析第60-68页
        2.2.1 频率选择第60-63页
        2.2.2 负载品质因子的选择第63-66页
        2.2.3 腔长的选择第66页
        2.2.4 谐振腔材料选择第66-67页
        2.2.5 各模式特性分析第67-68页
    2.3 本章小结第68-71页
第三章 信号采集方法及测量方案设计研究第71-89页
    3.1 信号采集方法第71-74页
        3.1.1 测量系统简介第71-72页
        3.1.2 射频测量方案研究第72页
        3.1.3 中频测量方案研究第72-74页
    3.2 测量方案设计第74-80页
        3.2.1 典型的混频方案第74-75页
        3.2.2 双腔混频方案第75-78页
        3.2.3 束流能量抖动对测量的影响第78-80页
    3.3 数据采集系统第80-86页
        3.3.1 数据采集系统需求分析第80-81页
        3.3.2 现有数据采集系统简介第81-82页
        3.3.3 信号采样长度对幅相提取的影响第82-86页
    3.4 本章小结第86-89页
第四章 基于TM010模式腔式探头的研制及应用第89-133页
    4.1 双腔探头用于SXFEL测束团电荷量及束流到达时间第89-125页
        4.1.1 谐振腔研制第89-108页
        4.1.2 射频本振及前端简介第108-110页
        4.1.3 基于典型方案的测量第110-118页
        4.1.4 基于双腔混频方案的测量第118-125页
    4.2 双腔探头用于SSRF装置测束团电荷量第125-131页
        4.2.1 谐振腔研制第125-128页
        4.2.2 射频前端及数据采集系统第128-130页
        4.2.3 基于双腔混频方案的测量结果第130-131页
    4.3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五章 基于TM_(110)模式腔式探头的研制及应用第133-149页
    5.1 设计需求第133-135页
    5.2 结构及特性分析第135-139页
    5.3 电磁场仿真第139-142页
    5.4 输出信号仿真与分析第142-144页
    5.5 实验室冷测与带束测试第144-148页
    5.6 本章小结第148-14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9-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59页
附录 A第159-160页
附录 B第160-161页
致谢第161-163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63页

论文共1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杂生化系统中的分子传输调控及生物传感应用
下一篇:基于DNA折纸的单分子力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