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绪论 | 第15-30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16-27页 |
一、柳青及其作品研究综述 | 第17-23页 |
二、浩然及其作品研究综述 | 第23-27页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第四节 研究目标 | 第28-30页 |
第一章 农业合作化运动及农业合作化小说简述 | 第30-50页 |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及学术界对其的讨论 | 第30-34页 |
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背景 | 第30-32页 |
二、从政治、历史角度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简单评述 | 第32-34页 |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发展历程 | 第34-41页 |
一、农业合作化小说的出现 | 第34-39页 |
二、农业合作化小说发展阶段 | 第39-41页 |
第三节 柳青、浩然与农业合作化小说的结缘 | 第41-50页 |
一、柳青对农业合作化运动认识的不同程度 | 第42-45页 |
二、浩然对于合作化运动书写的情结 | 第45-50页 |
第二章 柳青、浩然农业合作化小说同中有异 | 第50-72页 |
第一节 生活经历与创作道路 | 第50-57页 |
一、农村经历对柳青思想观念的影响 | 第50-53页 |
二、浩然文学创作道路的逐步形成 | 第53-57页 |
第二节 意识形态与真实书写 | 第57-64页 |
一、柳青:“合法”解释农村政策 | 第58-61页 |
二、浩然:紧跟时代与“反道行之” | 第61-64页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叙事模式的演变 | 第64-72页 |
一、柳青:以“史诗性”叙事为主 | 第65-68页 |
二、浩然:以“斗争型”叙事为主 | 第68-72页 |
第三章 《创业史》《艳阳天》《金光大道》等文本中的叙事话语 | 第72-98页 |
第一节 农民叙事 | 第72-81页 |
一、农民与土地 | 第72-77页 |
二、地域与语言 | 第77-81页 |
第二节 女性叙事 | 第81-89页 |
一、社会主义新女性:政治话语的化身 | 第81-84页 |
二、落后女性:与主流意识相背离 | 第84-86页 |
三、转型女性:在社会变革中被救赎 | 第86-89页 |
第三节 爱情叙事 | 第89-98页 |
一、志同道合的选择:梁生宝的爱情观 | 第89-91页 |
二、“政治+恋爱”的典型:萧长春与焦淑红 | 第91-94页 |
三、颇具世俗的温情:高大泉与吕瑞芬 | 第94-98页 |
结语 | 第98-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附录一 柳青主要创作年表 | 第107-113页 |
附录二 浩然主要创作年表 | 第11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