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5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目的 | 第15-5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制备芳胺的概述 | 第17-22页 |
| ·经典化学还原法 | 第17-20页 |
| ·电解还原法 | 第20页 |
| ·CO/H2O 体系还原法 | 第20-21页 |
| ·催化加氢还原法 | 第21-22页 |
| ·液相催化加氢的概述 | 第22-31页 |
| ·液相催化加氢反应机理 | 第22-23页 |
| ·液相催化加氢催化剂 | 第23-26页 |
| ·抑制脱卤副反应的研究 | 第26-30页 |
| ·催化剂失活研究 | 第30-31页 |
| ·原位液相催化加氢的概述 | 第31-40页 |
| ·催化转移加氢概述 | 第31-37页 |
| ·原位液相催化加氢概述 | 第37-40页 |
| ·本论文的研究方案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57页 |
| 第二章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原位液相催化加氢的实验方法 | 第57-66页 |
| ·实验中所用试剂和仪器 | 第57-59页 |
| ·实验试剂 | 第57-58页 |
| ·实验仪器 | 第58-59页 |
| ·原料的配置 | 第59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9-61页 |
| ·活性炭载体前处理 | 第59-60页 |
| ·非晶态催化剂的制备 | 第60页 |
| ·晶态催化剂的制备 | 第60-61页 |
| ·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的表征 | 第61-62页 |
| ·催化剂表面形态表征 | 第61页 |
| ·催化剂晶态结构表征 | 第61页 |
| ·催化剂组成的确定 | 第61页 |
| ·催化剂表面电子状态表征 | 第61-62页 |
| ·催化剂比表面积表征 | 第62页 |
|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 第62-64页 |
| ·原位液相催化加氢体系评价 | 第62-63页 |
| ·液相催化加氢体系评价 | 第63-64页 |
| ·产物分析方法及分析条件 | 第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 第三章 原位液相催化加氢合成芳胺的研究 | 第66-93页 |
| ·非晶态催化剂用于邻氯硝基苯原位液相催化加氢制备邻氯苯胺的研究 | 第67-72页 |
| ·实验部分 | 第67-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2页 |
| ·结论 | 第72页 |
| ·晶态催化剂用于邻氯硝基苯原位液相催化加氢制备邻氯苯胺的研究 | 第72-87页 |
| ·实验部分 | 第7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3-87页 |
| ·结论 | 第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第四章 原位液相催化加氢催化剂稳定性的研究 | 第93-114页 |
| ·Ru-Fe/C 催化剂用于邻氯硝基苯原位液相催化加氢制备邻氯苯胺的稳定性研究 | 第93-103页 |
| ·实验部分 | 第93-9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3页 |
| ·结论 | 第103页 |
| ·0.5(wt)%Ru-15(wt)%Fe/C 催化剂失活及再生分析 | 第103-107页 |
| ·物料平衡及循环反应 | 第107-10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 第五章 间二硝基苯原位液相催化加氢制备间硝基苯胺研究 | 第114-129页 |
| ·间二硝基苯原位液相催化加氢制备间硝基苯胺的研究 | 第114-118页 |
| ·实验部分 | 第114-11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17页 |
| ·结论 | 第117-118页 |
| ·间二硝基苯液相催化加氢制备间硝基苯胺的研究 | 第118-125页 |
| ·实验部分 | 第11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18-125页 |
| ·结论 | 第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9-133页 |
| ·结论 | 第129-132页 |
| ·展望 | 第132-133页 |
| 致谢 | 第133-13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