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2.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2.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临床病例资料 | 第18-19页 |
2.1.1 病例来源 | 第18页 |
2.1.2 入选标准 | 第18页 |
2.1.3 排除标准 | 第18-19页 |
2.2 主要仪器材料与试剂 | 第19-20页 |
2.2.1 主要仪器材料 | 第19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3 实验流程与方法 | 第20-26页 |
2.3.1 治疗方法 | 第20页 |
2.3.2 研究评价参数的测定 | 第20-21页 |
2.3.3 标本分组与采集 | 第21-23页 |
2.3.4 标本制作 | 第23-24页 |
2.3.5 数据的获取与测定 | 第24-25页 |
2.3.6 统计学处理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6-54页 |
3.1 评价参数 | 第26-38页 |
3.1.1 超脉冲CO_2人工点阵激光+药物注射组 | 第26页 |
3.1.2 药物注射组 | 第26-27页 |
3.1.3 超脉冲CO_2人工点阵激光+药物注射组与药物注射组 | 第27-38页 |
3.2 瘢痕疙瘩微观结构的改变 | 第38-54页 |
3.2.1 通过HE染色观察瘢痕疙瘩组织的大体结构 | 第38-39页 |
3.2.2 通过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观察瘢痕疙瘩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变化 | 第39-40页 |
3.2.3 通过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检测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含量 | 第40-45页 |
3.2.4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SP47的表达 | 第45-47页 |
3.2.5 HSP47与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总胶原纤维和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的相关性 | 第47-54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4-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65-66页 |
综述 | 第66-77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参加的项目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