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3页 |
1.3 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汽轮机回热系统综合分析 | 第15-21页 |
2.1 影响汽轮机回热系统运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 第15-18页 |
2.1.1 给水温度对回热过程经济性的影响 | 第15-16页 |
2.1.2 回热抽汽级数对回热过程的影响 | 第16-17页 |
2.1.3 给水焓升分配对回热过程经济性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 最佳给水温度、最佳抽汽级数及最佳给水焓升分配的确定方法 | 第18-20页 |
2.2.1 最佳给水温度 | 第18页 |
2.2.2 最佳抽汽级数 | 第18-19页 |
2.2.3 最佳给水焓升分配 | 第19-20页 |
2.3 优化分析策略 | 第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等效热降理论及热力系统简捷计算方法 | 第21-28页 |
3.1 等效热降理论简介 | 第21页 |
3.2 热力参数的整理 | 第21-22页 |
3.3 蒸汽等效热降 | 第22-24页 |
3.3.1 抽汽等效热降及抽汽效率 | 第22-23页 |
3.3.2 主蒸汽等效热降 | 第23-24页 |
3.3.3 抽汽再热系数及主蒸汽再热系数 | 第24页 |
3.4 热力系统简捷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3.4.1 热力参数的整理 | 第24页 |
3.4.2 抽汽系数 | 第24-25页 |
3.4.3 热力系统辅助成分 | 第25页 |
3.4.4 热经济性指标计算 | 第25-2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四章 660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回热系统优化分析 | 第28-45页 |
4.1 概况 | 第28页 |
4.2 THA热力工况 | 第28-30页 |
4.3 回热系统配置 | 第30页 |
4.4 回热系统抽汽级数优化分析 | 第30-41页 |
4.4.1 第一种抽汽级数优化的回热系统 | 第31-33页 |
4.4.2 第二种抽汽级数优化的回热系统 | 第33页 |
4.4.3 第三种抽汽级数优化的回热系统 | 第33-34页 |
4.4.4 回热系统抽汽级数优化计算分析 | 第34-40页 |
4.4.5 综合经济性分析比较 | 第40-41页 |
4.5 回热系统给水焓升优化分析 | 第41-42页 |
4.6 回热系统优化后的节能效果 | 第42-4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五章 汽轮机回热系统优化后变工况计 | 第45-56页 |
5.1 热力系统变工况计算的意义 | 第45-46页 |
5.2 回热系统变工况计算的理论与方法 | 第46-51页 |
5.2.1 弗留格尔公式的应用 | 第46-47页 |
5.2.2 抽汽压力变化的确定 | 第47-48页 |
5.2.3 凝汽器压力变化的确定 | 第48页 |
5.2.4 汽轮机各级组相对内效率的确定 | 第48页 |
5.2.5 回热系统各汽水参数的确定 | 第48-49页 |
5.2.6 加热器出水焓的确定 | 第49页 |
5.2.7 中压缸进口压力变化 | 第49页 |
5.2.8 凝汽机组回热系统变工况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 第49-51页 |
5.3 典型变工况下回热系统的计算 | 第5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1-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一 结论 | 第56页 |
二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附录A 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4-65页 |
附录B 原热力系统图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