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26页 |
| 1.1 引言 | 第9页 |
| 1.2 钛微合金化高强钢的强化机制 | 第9-15页 |
| 1.2.1 细晶强化机制 | 第10-11页 |
| 1.2.2 沉淀强化机制 | 第11-13页 |
| 1.2.3 固溶强化机制 | 第13-14页 |
| 1.2.4 位错和亚结构强化 | 第14-15页 |
| 1.3 700MPa级高强度汽车大梁用钢的开发现状 | 第15-17页 |
| 1.3.1 国外700MPa级高强度汽车大梁用钢的开发现状 | 第15-16页 |
| 1.3.2 国内700MPa级高强度汽车大梁用钢的开发现状 | 第16-17页 |
| 1.4 控轧控冷技术对钛微合金化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17-24页 |
| 1.4.1 热轧加热制度对含钛微合金化钢固溶析出的影响 | 第19-22页 |
| 1.4.2 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对钛微合金化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22-24页 |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4-26页 |
| 1.5.1. 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2 钛微合金化钢中的TiC形变诱导析出行为 | 第26-35页 |
| 2.1 引言 | 第26页 |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 2.3.1 软化动力学与析出-时间-温度图 | 第28-29页 |
| 2.3.2 析出相表征 | 第29-31页 |
| 2.3.3 形变诱导析出相长大与粗化 | 第31-32页 |
| 2.3.4 形变诱导析出动力学曲线的比较 | 第32-34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3 钛微合金化钢的等温γ-α相变和TiC析出行为 | 第35-41页 |
| 3.1 引言 | 第35页 |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 3.3.1 钛微合金化钢的等温相变行为 | 第36-38页 |
| 3.3.2 TiC析出对铁素体基组织硬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3.3 铁素体中TiC的析出动力学 | 第39-4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4 轧制工艺对钛微合金化热轧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41-49页 |
| 4.1 引言 | 第41页 |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 4.3.1 加热温度对奥氏体晶粒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3.2 终轧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 第43-44页 |
| 4.3.3 冷却速度对组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4.3.4 卷取温度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 第45-48页 |
| 4.3.5 轧制工艺参数设计 | 第48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5 P700L的工业生产技术研究 | 第49-56页 |
| 5.1 工业试制方案 | 第49-55页 |
| 5.1.1 P700L工业试制要求 | 第49-50页 |
| 5.1.2 P700L工业试制方案 | 第50页 |
| 5.1.3 P700L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 第50-52页 |
| 5.1.4 分析 | 第52-55页 |
| 5.2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6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