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金山巴什考供地区奥陶系与震旦系不整合面及其地质意义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8-12页 |
| 1.1 选题来源 | 第8页 |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页 |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8-10页 |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0页 |
| 1.5 完成主要工作量 | 第10-11页 |
| 1.6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1-12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2-21页 |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12页 |
| 2.2 地层特征 | 第12-18页 |
| 2.3 区域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史 | 第18-21页 |
| 第3章 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特征 | 第21-36页 |
| 3.1 上覆奥陶系特征 | 第21-34页 |
| 3.1.1 环形山剖面 | 第21-27页 |
| 3.1.1.1 岩性特征 | 第23-25页 |
| 3.1.1.2 沉积相分析 | 第25-27页 |
| 3.1.2 红柳沟剖面 | 第27-34页 |
| 3.1.2.1 岩性特征 | 第29-31页 |
| 3.1.2.2 沉积相分析 | 第31-34页 |
| 3.1.3 环形山与红柳沟奥陶系对比分析 | 第34页 |
| 3.2 下伏震旦系特征 | 第34-36页 |
| 3.2.1 岩性特征 | 第34-35页 |
| 3.2.2 沉积相分析 | 第35-36页 |
| 第4章 地层接触关系与盆内地区的对比 | 第36-41页 |
| 4.1 库鲁克塔格地区 | 第36-37页 |
| 4.2 塔中地区 | 第37-39页 |
| 4.3 塔东地区 | 第39-40页 |
| 4.4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