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31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C_(60)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 第11-12页 |
1.3 C_(60)亚氨基衍生物的合成与反应机理 | 第12-17页 |
1.3.1 C_(60)亚氨基衍生物的单加成 | 第12-14页 |
1.3.2 二加成的C_(60)亚氨基衍生物 | 第14-15页 |
1.3.3 C_(60)与叠氮化合物的反应机理 | 第15-17页 |
1.4 C_(60)水溶化的方法 | 第17-27页 |
1.4.1 C_(60)水溶胶的制备 | 第17-18页 |
1.4.2 C_(60)水溶性包结物的制备 | 第18-19页 |
1.4.3 表面共价修饰C_(60)水溶性衍生物的制备 | 第19-27页 |
1.5 富勒烯水溶性衍生物的化学反应 | 第27-28页 |
1.6 C_(60)水溶性衍生物在纳米生物技术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2 C_(60)水溶性亚氨基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31-40页 |
2.1 引言 | 第31-32页 |
2.2 实验 | 第32-3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33页 |
2.2.4 N_3CH_2CH_2NH_2的合成 | 第33页 |
2.2.5 水溶性C_(60)(NCH_2CH_2NH_2)_x的合成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2.3.1 N_3CH_2CH_2NH_2的~(13)C-NMR表征 | 第34-35页 |
2.3.2 C_(60)(NCH_2CH_2NH_2)_X的质谱、红外、紫外表征 | 第35-36页 |
2.3.3 水溶性C_(60)(NCH_2CH_2NH_2)_X外接基团数目的确定 | 第36-38页 |
2.3.4 反应条件的选择 | 第38-39页 |
2.3.5 产物的分离提纯 | 第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富勒烯基功能化纳米荧光探针的合成 | 第40-55页 |
3.1 引言 | 第40-42页 |
3.2 实验 | 第42-47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3.2.3 表征方法 | 第43页 |
3.2.4 阿特拉津半抗原的合成与活化 | 第43-44页 |
3.2.5 荧光染料羧基化罗丹明R110的活化 | 第44-45页 |
3.2.6 C_(60)(NCH_2CH_2NH_2)_(12)与阿特拉津半抗原二元偶合物的合成 | 第45页 |
3.2.7 C_(60)亚氨基衍生物-阿特拉津-荧光染料三元偶合物的合成 | 第45-46页 |
3.2.8 C_(60)亚氨基衍生物-阿特拉津-荧光染料三元偶合物的增溶改性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4页 |
3.3.1 阿特拉津半抗原的设计选择及结构表征 | 第47-48页 |
3.3.2 酰胺缩合反应中羧基的活化方式 | 第48-49页 |
3.3.3 二元偶合物的紫外、红外表征 | 第49-50页 |
3.3.4 三元偶合物的紫外、红外、荧光表征 | 第50-52页 |
3.3.5 功能化纳米荧光探针的改性条件及红外表征 | 第52-53页 |
3.3.6 富勒烯偶合物的分离提纯 | 第53-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4 功能化纳米荧光探针的团聚与荧光性质研究 | 第55-65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 | 第56-57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56页 |
4.2.2 SEM实验 | 第56页 |
4.2.3 DLS实验 | 第56-57页 |
4.2.4 荧光分析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3页 |
4.3.1 SEM对C_(60)水溶性衍生物及其偶合物的表征 | 第57-59页 |
4.3.2 DLS对C_(60)水溶性衍生物及其偶合物的表征 | 第59-61页 |
4.3.3 荧光分光光度法对纳米荧光探针的表征 | 第61-6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5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5-67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