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多功能层状过渡金属硫化物的设计合成与同步辐射表征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40页
    1.1 前言第12-13页
    1.2 光催化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第13-19页
        1.2.1 光催化基本原理第13-15页
        1.2.2 光催化剂研究进展及调控策略第15-19页
    1.3 电催化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第19-24页
        1.3.1 电催化基本原理第19-21页
        1.3.2 电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及调控策略第21-24页
    1.4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的研究背景及现状第24-32页
        1.4.1 三元TMC纳米材料的背景简介第25-28页
        1.4.2 三元Cu-M(Mo,W)-S基纳米材料的制备及相关应用第28-32页
        1.4.3 Fe/Co/Ni-Mo-S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第32页
    1.5 本论文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2-35页
    参考文献第35-40页
第二章 同步辐射表征技术第40-54页
    2.1 同步辐射简介第40-43页
        2.1.1 同步辐射基本原理第40-41页
        2.1.2 同步辐射主要结构和装置第41-43页
        2.1.3 同步辐射主要技术简介第43页
    2.2 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XAFS)技术第43-51页
        2.2.1 XAFS发展历史及简介第43-45页
        2.2.2 XAFS主要实验线站及实验方法第45-48页
        2.2.3 XAFS数据处理第48页
        2.2.4 XAFS应用实例解析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第三章 不同维度Cu_2MoS_4纳米光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精细结构表征第54-68页
    3.1 引言第54-55页
    3.2 实验部分第55-56页
        3.2.1 样品制备第55-56页
        3.2.2 样品测试第56页
    3.3 分析与讨论第56-65页
        3.3.1 P-Cu_2MoS_4纳米立方体的基本表征分析第56-58页
        3.3.2 I-Cu_2MoS_4纳米带的基本表征分析第58-61页
        3.3.3 P-Cu_2MoS_4和I-Cu_2MoS_4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测试第61-65页
    3.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8页
第四章 不同暴露晶面Cu_2MoS_4光催化剂的结构调控及构效关系第68-82页
    4.1 引言第68-70页
    4.2 实验部分第70-71页
        4.2.1 样品制备第70页
        4.2.2 样品测试第70-71页
        4.2.3 计算方法第7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71-79页
        4.3.1 样品表征分析第71-76页
        4.3.2 样品光催化性能分析与讨论第76-79页
    4.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2页
第五章 面向高效电催化剂应用的Cu_2MoS_4活性位点构建及表征第82-94页
    5.1 引言第82-83页
    5.2 实验部分第83-84页
        5.2.1 样品制备第83页
        5.2.2 样品测试第83-8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4-92页
        5.3.1 样品表征分析第84-90页
        5.3.2 样品电催化产氢性能分析第90-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4页
第六章 面向高效光催化剂应用的Cu_2MoS_4复合体系构建及性能第94-106页
    6.1 引言第94-95页
    6.2 实验部分第95-96页
        6.2.1 样品制备第95-96页
        6.2.2 样品测试第96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6-101页
        6.3.1 样品表征分析第96-100页
        6.3.2 样品光电流及光催化降解性能分析第100-101页
    6.4 本章小结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6页
第七章 基于空间限域助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对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影响第106-120页
    7.1 引言第106-107页
    7.2 实验部分第107-109页
        7.2.1 样品制备第107-108页
        7.2.2 样品测试第108-109页
        7.2.3 计算方法第109页
    7.3 结果与讨论第109-117页
        7.3.1 样品表征分析第109-112页
        7.3.2 样品光催化产氢性能及分析第112-117页
    7.4 本章小结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0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20-122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2-124页
在读期间参加的主要学术会议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作者简介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机理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下一篇:硼胺烷水解机理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