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结构修饰对乳蛋白纤维聚合物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0-13页
英文摘要第13-15页
1 前言第16-28页
    1.1 乳蛋白概述第16-20页
        1.1.1 乳清蛋白第16页
        1.1.2 β-乳球蛋白第16-18页
        1.1.3 α-乳白蛋白第18-20页
        1.1.4 κ-酪蛋白第20页
    1.2 热聚合第20-22页
    1.3 纤维聚合结构的形成第22-23页
    1.4 纤维聚合机理第23-24页
    1.5 纤维聚合的作用力第24-25页
    1.6 纤维聚合结构的分析方法第25页
    1.7 改性对蛋白质纤维聚合物的影响第25-26页
        1.7.1 物理改性第25-26页
        1.7.2 化学改性第26页
        1.7.3 酶法改性第26页
    1.8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6-28页
        1.8.1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第26-27页
        1.8.2 主要内容第27-2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8-36页
    2.1 原料与试剂第28-29页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29-30页
    2.3 试验方法第30-35页
        2.3.1 原料成分测定第30页
        2.3.2 乳清浓缩蛋白纤维聚合物的制备第30页
        2.3.3 酶修饰乳清浓缩蛋白纤维聚合物的制备流程第30页
        2.3.4 酶修饰乳清浓缩蛋白水解度测定第30-31页
        2.3.5 β-乳球蛋白与α-乳白蛋白的分离方法第31页
        2.3.6 κ-酪蛋白的分离方法第31-32页
        2.3.7 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第32-33页
        2.3.8 透射电镜试验第33页
        2.3.9 Th T荧光测定第33页
        2.3.10 聚合量测定第33页
        2.3.11 表面疏水性测定第33页
        2.3.12 游离巯基测定第33-34页
        2.3.13 圆二色光谱第34页
        2.3.14 Zeta-电位及粒径测定第34页
        2.3.15 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测定第34-35页
        2.3.16 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测定第35页
        2.3.17 体外酶消化性测定第35页
        2.3.18 钙吸附能力测定第35页
    2.4 统计方法第35-36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6-85页
    3.1 酶修饰对WPC纤维聚合物形成的影响第36-44页
        3.1.1 聚合物形貌分析第36-38页
        3.1.2 聚合动力学第38-41页
        3.1.3 主要驱动力第41-43页
        3.1.4 二级结构分析第43-44页
    3.2 α-乳白蛋白和κ-酪蛋白对β-乳球蛋白纤维聚合物形成的影响第44-73页
        3.2.1 分离纯化第45-48页
        3.2.2 聚合物形貌分析第48-53页
        3.2.3 聚合物粒径分析第53页
        3.2.4 聚合动力学分析第53-56页
        3.2.5 Th T荧光强度分析第56-62页
        3.2.6 聚合主要驱动力第62-67页
        3.2.7 Zeta-电位分析第67-68页
        3.2.8 二级结构分析第68-72页
        3.2.9 杂合蛋白纤维的聚合路径第72-73页
    3.3 不同结构修饰纤维聚合物的性质第73-85页
        3.3.1 酶修饰WPC的界面性质第73-79页
        3.3.2 酶修饰WPC纤维聚合物的体外胰蛋白酶消化性第79-80页
        3.3.3 杂合蛋白聚合物的界面性质第80-83页
        3.3.4 杂合蛋白聚合物对钙的吸附特性第83-85页
4 讨论第85-89页
    4.1 酶修饰对WPC纤维聚合物形成的影响第85-86页
    4.2 不同乳蛋白热聚合物特性分析第86页
    4.3 不同蛋白对β-乳球蛋白纤维聚合物形成的影响第86-88页
    4.4 不同结构修饰WPC的性质第88-89页
5 结论第89-91页
致谢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10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酯/酰胺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其分析应用
下一篇:含sp杂化的新型碳理论设计与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