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9-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7页 |
1.1 虾青素的综述 | 第14-19页 |
1.1.1 虾青素的理化性质 | 第14页 |
1.1.2 虾青素的来源和生产现状 | 第14-15页 |
1.1.3 虾青素的应用 | 第15-19页 |
1.2 雨生红球藻生产虾青素 | 第19-25页 |
1.2.1 雨生红球藻的特点 | 第19页 |
1.2.2 虾青素在雨生红球藻中积累的生理机制 | 第19页 |
1.2.3 雨生红球藻积累虾青素的分子机制 | 第19-22页 |
1.2.4 影响雨生红球藻高密度生长及其积累虾青素的因素 | 第22-24页 |
1.2.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次级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 | 第24-25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25-2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3.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1.3.3 实验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strain LUGU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 第27-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3页 |
2.1.1 主要材料 | 第27-28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2.1.3 藻种的分离纯化 | 第28-29页 |
2.1.4 藻种的筛选 | 第29页 |
2.1.5 雨生红球藻的培养与诱导方法 | 第29页 |
2.1.6 雨生红球藻的18S rRNA扩增 | 第29-31页 |
2.1.6.1 采用CTAB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总DNA | 第29-30页 |
2.1.6.2 雨生红球藻18S rRNA PCR扩增 | 第30页 |
2.1.6.3 雨生红球藻18S rRNA PCR胶回收、连接及转化 | 第30-31页 |
2.1.6.4 菌液PCR | 第31页 |
2.1.7 藻种的鉴定及进化树分析 | 第31-32页 |
2.1.8 生物量及生物量产率的测定方法 | 第32-33页 |
2.1.9 虾青素的提取与测定方法 | 第33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2.2.1 微藻的分离与筛选 | 第33-34页 |
2.2.2 PCR扩增与进化树分析 | 第34-35页 |
2.2.3 H.pluvialis strain LUGU生长速率、生物量及虾青素的含量 | 第35-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train LUGU生长条件的优化 | 第39-50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3.1.1 主要材料 | 第39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3.1.3 雨生红球藻的培养 | 第39-40页 |
3.1.4 单因素实验 | 第40页 |
3.1.5 正交试验设计 | 第40页 |
3.1.6 微藻生物量及生物量产率的测定方法 | 第40页 |
3.1.7 虾青素的提取与测定方法 | 第40页 |
3.1.8 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3.2.1 NaNO_3,NaCl,SA及FA分别对雨生红球藻H.pluvialis strain LUGU生长的影响 | 第41-45页 |
3.2.2 正交试验对雨生红球藻H.pluvialis LUGU生长的影响 | 第45-48页 |
3.2.2.1 设计正交实验 | 第45-46页 |
3.2.2.2 直观分析 | 第46-47页 |
3.2.2.3 方差分析 | 第47-4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黄腐酸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strain LUGU诱导积累虾青素的影响及分子机理研究 | 第50-66页 |
4.1 黄腐酸对雨生红球藻H.pluvialis strain LUGU诱导积累虾青素的影响 | 第50-51页 |
4.1.1 主要材料 | 第50页 |
4.1.2 主要仪器 | 第50页 |
4.1.3 诱导雨生红球藻的方法 | 第50-51页 |
4.1.4 黄腐酸诱导雨生红球藻 | 第51页 |
4.1.5 雨生红球藻诱导阶段生物量及生物量产率的测定方法 | 第51页 |
4.1.6 虾青素的提取与测定 | 第51页 |
4.1.7 数据分析 | 第51页 |
4.2 雨生红球藻产虾青素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 第51-56页 |
4.2.1 主要材料 | 第51-52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52页 |
4.2.3 雨生红球藻的培养 | 第52页 |
4.2.4 Trizol法提取雨生红球藻中总RNA | 第52-53页 |
4.2.5 合成及验证cDNA | 第53页 |
4.2.6 克隆与生物合成虾青素相关的酶基因PDS,LCY及CHY | 第53-54页 |
4.2.7 设计并验证荧光定量引物 | 第54-55页 |
4.2.8 对诱导后的样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55页 |
4.2.9 关键酶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6-65页 |
4.3.1 黄腐酸对雨生红球藻生长及积累虾青素的影响 | 第56-60页 |
4.3.2 酶基因克隆结果 | 第60页 |
4.3.3 荧光定量引物验证结果 | 第60-61页 |
4.3.4 黄腐酸对藻细胞合成虾青素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61-6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66-69页 |
5.1 结论 | 第66-67页 |
5.2 创新点 | 第67-68页 |
5.3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2页 |
附录B 雨生红球藻的18S rRNA基因序列 | 第82-83页 |
附录C 克隆与合成虾青素相关的三个酶基因的分子序列 | 第83-85页 |
附录D Haematococcus pluvialis LUGU中三个酶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 | 第85-86页 |
附录E1 18SrRNA荧光定量的扩增曲线、溶解曲线和标准曲线 | 第86-87页 |
附录E2 PDS基因荧光定量的扩增曲线、溶解曲线和标准曲线 | 第87-88页 |
附录E3 LCY基因荧光定量的扩增曲线、溶解曲线和标准曲线 | 第88-89页 |
附录E4 CHY基因荧光定量的扩增曲线、溶解曲线和标准曲线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