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青少年问题论文

涉罪未成年人抗逆力的介入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导论第9-12页
    1.1 研究起源与问题第9-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1页
        1.2.2 实践意义第11-12页
2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第12-21页
    2.1 理论要点与意义第12-14页
        2.1.1 理论要点第12-13页
        2.1.2 概念界定第13-14页
        2.1.3 提高抗逆力的意义第14页
    2.2 研究现状第14-17页
        2.2.1 关于司法社会工作的研究第14-15页
        2.2.2 关于社会调查的研究第15页
        2.2.3 关于抗逆力的研究第15-16页
        2.2.4 述评第16-17页
    2.3 分析框架第17-21页
        2.3.1 研究对象第17-18页
        2.3.2 研究方法第18页
        2.3.3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8-21页
3 提高抗逆力的方案探讨第21-47页
    3.1 基于精神分析理论对单亲家庭的小A进行提高抗逆力的帮教第21-31页
        3.1.1 小A的基本情况第21-22页
        3.1.2 提出问题,评估表现第22-25页
        3.1.3 分析早期养育质量所形成的抗逆力第25-26页
        3.1.4 制定提高抗逆力的计划第26-30页
        3.1.5 小A个案小结——意识争夺战第30-31页
    3.2 基于叙事疗法对未成年外出打工的小B进行提高抗逆力的帮教第31-39页
        3.2.1 小B的基本情况第31页
        3.2.2 制定提高抗逆力的计划第31-38页
        3.2.3 小B个案小结——失败很多在于自己第38-39页
    3.3 基于优势视角对存在明显优势的小C进行提高抗逆力的帮教第39-47页
        3.3.1 小C的基本情况第39页
        3.3.2 小C的优势分析第39-40页
        3.3.3 制定提高抗逆力的计划第40-46页
        3.3.4 小C个案小结——从“NIKE”向“LV”的转变第46-47页
4 总结与反思第47-50页
    4.1 研究结论第47-48页
        4.1.1 理论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探讨第47页
        4.1.2 提高抗逆力的具体操作步骤第47-48页
        4.1.3 案例之间的对比第48页
        4.1.4 本研究中的方法对实务的贡献第48页
    4.2 研究反思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PRS技术的配电变压器在线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电力系统财务管理FI/CO模块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