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引言 | 第11-12页 |
1.2 电动汽车概念 | 第12-14页 |
1.3 电动汽车的发展背景 | 第14-15页 |
1.4 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15-18页 |
1.4.1 国外电动汽车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5 未来中国电动汽车发展趋势 | 第18页 |
1.6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代理商优化策略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双向互动技术研究 | 第20-26页 |
2.1 引言 | 第20-21页 |
2.2 V2G技术的概念介绍 | 第21-22页 |
2.3 V2G技术的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2.4 V2G技术的充放电操作流程 | 第23页 |
2.5 V2G技术相应标准制定情况 | 第23-24页 |
2.6 发展V2G技术的重要意义 | 第24-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商业模式 | 第26-31页 |
3.1 引言 | 第26-27页 |
3.2 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 第27-28页 |
3.3 基于充电站的层级管理模式 | 第28页 |
3.4 通过已有商业模式对分散的电动汽车进行管理 | 第28-29页 |
3.5 通过第三方代理商对电动汽车进行集中管理 | 第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动下的代理商优化策略 | 第31-47页 |
4.1 引言 | 第31页 |
4.2 设计要求 | 第31-32页 |
4.3 实时电价分析 | 第32-34页 |
4.4 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互动下的代理商优化策略 | 第34-46页 |
4.4.1 设计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的代理商模型 | 第34-36页 |
4.4.2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分析电动汽车最佳充放电时间 | 第36-37页 |
4.4.3 价格不同情况下的案例分析 | 第37-41页 |
4.4.4 不同数量汽车情况下的比较 | 第41-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电动汽车与智能电动网互下的代理商优化策略应用 | 第47-51页 |
5.1 引言 | 第47页 |
5.2 电动汽车对广州市用电负荷曲线的影响 | 第47-50页 |
5.3 电力改革布局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产业 | 第5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本文结论 | 第51页 |
6.2 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6.3 下一步工作安排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58页 |
总结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