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仪器、仪表论文--其他医疗器械论文

医用支架在狭窄锥形血管中扩张及其疲劳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15页
        1.1.1 PTCA手术简介第12-13页
        1.1.2 医用支架介入性治疗的发展历程第13-14页
        1.1.3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简介第14-15页
    1.2 血管支架简介第15-17页
        1.2.1 血管支架的分类第15-16页
        1.2.2 血管支架的性能第16-17页
    1.3 医用支架力学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1.3.1 医用支架扩张性能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2 医用支架疲劳性能研究现状第19-21页
    1.4 课题立项依据第21页
    1.5 本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第21-23页
        1.5.1 课题来源第21-22页
        1.5.2 课题研究意义第22页
        1.5.3 课题研究内容第22-23页
    1.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医用支架在狭窄锥形血管中扩张性能研究第24-55页
    2.1 医用支架有限元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4-26页
        2.1.1 有限元法概述第24-25页
        2.1.2 有限元软件简介第25页
        2.1.3 支架有限元分析非线性概述第25-26页
    2.2 医用支架有限元模型及求解控制第26-36页
        2.2.1 几何模型第26-30页
        2.2.2 网格模型第30-31页
        2.2.3 材料模型第31-35页
        2.2.4 边界条件和载荷第35-36页
        2.2.5 结果的后处理第36页
    2.3 支架与病变长度关系对锥形血管力学的影响研究第36-42页
        2.3.1 支架长度与病变长度关系对冠状动脉力学的影响第36-38页
        2.3.2 支架长度与病变长度关系对斑块变形的影响第38-40页
        2.3.3 支架长度与病变长度关系对支架变形的影响第40-42页
    2.4 支架材料对支架扩张性能的影响第42-43页
    2.5 不同血管材料对冠状动脉力学的影响第43-44页
    2.6 斑块类型对冠状动脉力学的影响第44-46页
    2.7 斑块形状对支架扩张性能的影响第46-48页
    2.8 不同血管锥度对冠状动脉力学的影响第48-53页
    2.9 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分析第53-54页
    2.10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三章 医用支架在体外的疲劳性能分析第55-67页
    3.1 医用支架疲劳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第55-56页
        3.1.1 医用支架疲劳破坏的机理第55页
        3.1.2 医用支架材料的疲劳特性第55-56页
    3.2 FE-save疲劳软件的简介第56页
    3.3 FE-save疲劳软件在血管支架分析中的应用第56-59页
        3.3.1 FE-save疲劳分析的主要步骤第56-57页
        3.3.2 材料参数的定义第57-58页
        3.3.3 载荷谱的设置第58-59页
    3.4 支架静力学分析第59-61页
    3.5 冠脉支架疲劳寿命结果分析第61-65页
        3.5.1 不同设计类型下的支架疲劳寿命第61-62页
        3.5.2 不同支架材料对支架疲劳性能的影响第62-63页
        3.5.3 支架厚度对支架疲劳性能的影响第63-64页
        3.5.4 锥形支架的疲劳性能分析第64-65页
    3.6 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分析第65-66页
    3.7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医用支架在狭窄锥形血管中的疲劳性能分析第67-80页
    4.1 医用支架疲劳性能的评价第67-68页
    4.2 有限元模型及求解控制第68-70页
        4.2.1 几何模型第68页
        4.2.2 网格和材料模型第68-69页
        4.2.3 边界条件和加载第69页
        4.2.4 求解计算和结果分析第69-70页
    4.3 不同支架材料对支架疲劳性能的影响第70-74页
    4.4 不同血管锥度下的疲劳性能第74-77页
    4.5 数值模拟结果可靠性分析第77-79页
    4.6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80-82页
    5.1 研究工作总结第80-81页
    5.2 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能球磨冷压烧结制备Ti-24Nb-4Zr-7.9Sn-xMe(Me=Cu,Ag,Co)生物医用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态分解的脑电信号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