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化瘀方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疗效观察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2-21页 |
1.1 现代医学对MM肾损害的认识 | 第12-17页 |
1.1.1 骨髓瘤肾病的发病机制 | 第12-14页 |
1.1.2 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 | 第14页 |
1.1.3 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的临床实验室指标 | 第14-16页 |
1.1.4 骨髓瘤肾损害的治疗进展 | 第16-17页 |
1.2 祖国医学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认识和研究 | 第17-21页 |
1.2.1 古代对多发性骨髓瘤肾脏损害认识 | 第17-18页 |
1.2.2 近代医家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认识 | 第18-19页 |
1.2.3 对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中医治疗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21-24页 |
2.1 研究对象 | 第21页 |
2.2 病例分组 | 第21页 |
2.3 诊断标准 | 第21页 |
2.4 试验纳入标准 | 第21-22页 |
2.5 排除标准 | 第22页 |
2.6 剔除病例标准 | 第22页 |
2.7 终止试验标准 | 第22页 |
2.8 治疗方案 | 第22-23页 |
2.9 观察指标 | 第23页 |
2.10 疗效评价 | 第23页 |
2.11 统计分析 | 第23-24页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24-35页 |
3.1 两组一般情况及基线指标比较 | 第24-25页 |
3.2 两组肌酐情况比较 | 第25-26页 |
3.3 两组EGFR比较 | 第26-27页 |
3.4 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比较 | 第27-28页 |
3.5 两组24小时尿蛋白比较 | 第28-29页 |
3.6 两组膀胱抑素C比较 | 第29-31页 |
3.7 两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比较 | 第31-32页 |
3.8 两组血清不β2微球蛋白比较 | 第32-33页 |
3.9 补肾活血化瘀方对两组疗效比较 | 第33-34页 |
3.10 两组间中医积分比较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5-42页 |
4.1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病因病机探讨 | 第35-36页 |
4.2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的治则治法 | 第36页 |
4.3 选方依据及组方分析 | 第36-39页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4.5 问题与展望 | 第40-42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附录 | 第47-49页 |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件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