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4.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4.2 实际应用价值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3-15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2 可行性分析 | 第13-15页 |
2 探索式服装表演与舞美设计的概述 | 第15-19页 |
2.1 探索式服装表演 | 第15-16页 |
2.1.1 定义 | 第15页 |
2.1.2 发展背景 | 第15-16页 |
2.1.3 探索式服装表演的视觉性 | 第16页 |
2.2 舞美设计 | 第16-19页 |
2.2.1 定义 | 第16-17页 |
2.2.2 发展背景 | 第17页 |
2.2.3 舞美设计的视觉性 | 第17-19页 |
3 近年探索式服装表演的分析 | 第19-27页 |
3.1 舞台空间多样性 | 第19-22页 |
3.2 新型技术手段应用 | 第22-24页 |
3.2.1 投影技术 | 第23页 |
3.2.2 新媒体社交平台 | 第23-24页 |
3.3 跨领域合作 | 第24-26页 |
3.3.1 与其它领域品牌合作 | 第24-25页 |
3.3.2 与艺术作品结合 | 第25-26页 |
3.4 近年探索式服装表演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4 探索式服装表演的舞美设计表现形式 | 第27-37页 |
4.1 探索式服装表演的舞台设计表现形式 | 第27-28页 |
4.1.1 舞台空间分割 | 第27页 |
4.1.2 舞台造型 | 第27-28页 |
4.2 探索式服装表演的舞台环境设计 | 第28-34页 |
4.2.1 场景式 | 第28-31页 |
4.2.2 装置式 | 第31-34页 |
4.3 探索式服装表演的灯光氛围塑造 | 第34-37页 |
4.3.1 灯光效果塑造 | 第34-35页 |
4.3.2 灯光表现手法 | 第35-37页 |
5 探索式服装表演的舞美设计实现方式 | 第37-43页 |
5.1 演出载体 | 第37-38页 |
5.1.1 LED屏幕 | 第37页 |
5.1.2 大型建筑 | 第37-38页 |
5.2 技术应用 | 第38-40页 |
5.2.1 数字投影技术 | 第38页 |
5.2.2 全息投影技术 | 第38-39页 |
5.2.3 高科技服装 | 第39-40页 |
5.3 造型艺术手法 | 第40-43页 |
5.3.1 构成艺术 | 第40-41页 |
5.3.2 环境艺术 | 第41页 |
5.3.3 展示艺术 | 第41-43页 |
6 设计实践作品 | 第43-55页 |
6.1 设计实践作品的定位与分析 | 第43页 |
6.2 汉代婚服的设计制作 | 第43-48页 |
6.2.1 前期调研 | 第43-44页 |
6.2.2 设计与制作 | 第44-48页 |
6.3 《千年回眸——十三朝历代服饰展演》舞美设计与制作 | 第48-55页 |
6.3.1 前期调研与灵感来源 | 第48-49页 |
6.3.2 舞台设计与制作 | 第49-51页 |
6.3.3 视频内容设计与制作 | 第51-53页 |
6.3.4 学院汇报演出(部分展示图片) | 第53-55页 |
7 结论 | 第55-59页 |
7.1 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7.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56页 |
7.2.1 艺术与技术的平衡 | 第56页 |
7.2.2 艺术与商业化的平衡 | 第56页 |
7.3 本论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56-59页 |
7.3.1 研究角度 | 第56页 |
7.3.2 探索式服装表演的未来发展 | 第56-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