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光热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8-30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光热材料的概述 | 第9-10页 |
1.3 贵金属基光热转化材料 | 第10-15页 |
1.3.1 贵金属金光热转化材料 | 第10-13页 |
1.3.2 铂\金\银\钯多贵金属复合材料 | 第13-15页 |
1.4 硫族半导体光热转化材料 | 第15-21页 |
1.4.1 Cu基光热材料 | 第15-16页 |
1.4.2 Bi基光热材料 | 第16-18页 |
1.4.3 Mo基光热材料 | 第18-19页 |
1.4.4 Fe\W基光热材料 | 第19-21页 |
1.5 碳基光热转化材料 | 第21-24页 |
1.5.1 石墨烯 | 第21-22页 |
1.5.2 碳纳米管 | 第22-23页 |
1.5.3 碳点及其他碳材料 | 第23-24页 |
1.6 有机光热转化材料 | 第24-28页 |
1.6.1 共轭高分子聚合物 | 第25-26页 |
1.6.2 近红外染料(包括胶束) | 第26-27页 |
1.6.3 其他有机材料 | 第27-28页 |
1.7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Bi_2S_3/Cu_2S/Cu_3BiS_3复合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光热及CT造影性能 | 第30-60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5页 |
2.2.1 实验药品 | 第3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2.2.3 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2.2.4 样品成分和结构表征 | 第34页 |
2.2.5 样品光热性能测试表征 | 第34-35页 |
2.2.6 光热转化效率的计算 | 第35页 |
2.2.7 CT造影性能测试 | 第35页 |
2.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35-58页 |
2.3.1 Bi_2S_3材料表征及光热性能测试 | 第35-38页 |
2.3.2 Cu_2S材料表征及光热性能测试 | 第38-41页 |
2.3.3 不同摩尔比例下得到样品的形貌与结构的优化 | 第41-43页 |
2.3.4 Cu_3BiS_3光热材料形貌,组成与结构的表征 | 第43-45页 |
2.3.5 Cu_2S/Bi_2S_3/Cu_3BiS_3光热材料形貌,组成与结构的表征 | 第45-49页 |
2.3.6 Cu_3BiS_3光热材料生长机理研究 | 第49-50页 |
2.3.7 Cu_2S/Bi_2S_3/Cu_3BiS_3光热材料生长机理研究 | 第50-52页 |
2.3.8 Cu_3BiS_3及Cu_2S/Bi_2S_3/Cu_3BiS_3材料光热性能及光学吸收表征 | 第52-57页 |
2.3.9 Cu_2S/Bi_2S_3/Cu_3BiS_3材料CT造影性能测试 | 第57-5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三章 Te纳米结构材料的控制合成及其光热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 | 第60-80页 |
3.1 引言 | 第60-6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1-64页 |
3.2.1 实验药品 | 第6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61-62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62-64页 |
3.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64-78页 |
3.3.1 Te纳米材料形貌,结构与组成表征 | 第64-66页 |
3.3.2 Te纳米材料光热性能测试及光学吸收表征 | 第66-71页 |
3.3.3 Te@Au纳米材料结构,组成及光学性质表征 | 第71-74页 |
3.3.4 Te@Au纳米材料光学性质表征及光热性能测试 | 第74-77页 |
3.3.5 不同形貌Te纳米材料的热电性质的测试 | 第77-7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4.1 结论 | 第80-81页 |
4.2 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