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前言 | 第12-2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20页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第20-2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3.1 治疗方案 | 第21页 |
1.3.2 实验试剂 | 第21页 |
1.3.3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页 |
1.3.4 IL-6的测定方法 | 第21-22页 |
1.3.5 临床疗效评定 | 第22页 |
1.3.6 统计学方法 | 第22-23页 |
2 结果 | 第23-27页 |
2.1 两组患者入组时的临床基线特征 | 第23页 |
2.2 丁苯酞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IL-6水平的比较 | 第23-25页 |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两组NIHSS、BI评分的比较 | 第25-26页 |
2.4 NIHSS评分BI评分与IL-6的相关性比较 | 第26-27页 |
3 讨论 | 第27-34页 |
3.1 IL-6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 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IL-6的影响 | 第29-30页 |
3.3 丁苯酞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 第30-31页 |
3.4 关于神经功能评分与急性脑梗死疗效评估的依据 | 第31-33页 |
3.4.1 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估 | 第31-32页 |
3.4.2 BI评分与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的评估 | 第32-33页 |
3.5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改善与IL-6的相关性分析 | 第33-34页 |
3.6 问题和展望 | 第34页 |
4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