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岭南医学研究概况 | 第14-19页 |
一、岭南医学的流传 | 第14-15页 |
二、岭南伤寒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三、岭南伤寒医学文化与特色 | 第17-18页 |
四、《伤寒法眼》版本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形式概念分析研究概况 | 第19-25页 |
一、形式概念分析的概念 | 第19页 |
二、形式概念分析的内容 | 第19-20页 |
三、属性偏序理论的概念 | 第20-24页 |
四、基于偏序形式结构分析岭南伤寒知识发现的可行性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基于偏序形式结构分析的《伤寒法眼》六经知识发现 | 第25-79页 |
第一节 《伤寒法眼》六经知识发现的整体思路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基于偏序结构图的太阳病知识发现 | 第26-38页 |
一、太阳病病机知识发现 | 第26-28页 |
二、太阳病证型知识发现 | 第28-30页 |
三、太阳病症状知识发现 | 第30-31页 |
四、太阳病脉象知识发现 | 第31-32页 |
五、太阳病治法知识发现 | 第32-33页 |
六、太阳病方剂知识发现 | 第33-35页 |
七、太阳病药物知识发现 | 第35-36页 |
八、太阳病药量知识发现 | 第36-37页 |
九、太阳病煎服法知识发现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基于偏序结构图的阳明病知识发现 | 第38-48页 |
一、阳明病病机知识发现 | 第38-39页 |
二、阳明病证型知识发现 | 第39-40页 |
三、阳明病症状知识发现 | 第40-42页 |
四、阳明病脉象知识发现 | 第42-43页 |
五、阳明病治法知识发现 | 第43-44页 |
六、阳明病方剂知识发现 | 第44-45页 |
七、阳明病药物知识发现 | 第45-46页 |
八、阳明病药量知识发现 | 第46-47页 |
九、阳明病煎服法知识发现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基于偏序结构图的少阳病知识发现 | 第48-56页 |
一、少阳病病机知识发现 | 第48-49页 |
二、少阳病证型知识发现 | 第49-50页 |
三、少阳病症状知识发现 | 第50-51页 |
四、少阳病脉象知识发现 | 第51-52页 |
五、少阳病治法知识发现 | 第52页 |
六、少阳病方剂知识发现 | 第52-53页 |
七、少阳病药物知识发现 | 第53-54页 |
八、少阳病药量知识发现 | 第54-55页 |
九、少阳病煎服法知识发现 | 第55-56页 |
第五节 基于偏序结构图的太阴病知识发现 | 第56-61页 |
一、太阴病病机知识发现 | 第56-57页 |
二、太阴病证型知识发现 | 第57页 |
三、太阴病症状知识发现 | 第57-58页 |
四、太阴病脉象知识发现 | 第58-59页 |
五、太阴病方剂知识发现 | 第59页 |
六、太阴病药物知识发现 | 第59-60页 |
七、太阴病药量知识发现 | 第60页 |
八、太阴病煎服法知识发现 | 第60-61页 |
第六节 基于偏序结构图的少阴病知识发现 | 第61-69页 |
一、少阴病病机知识发现 | 第61-62页 |
二、少阴病证型知识发现 | 第62-63页 |
三、少阴病症状知识发现 | 第63-64页 |
四、少阴病脉象知识发现 | 第64-65页 |
五、少阴病治法知识发现 | 第65页 |
六、少阴病方剂知识发现 | 第65-66页 |
七、少阴病药物知识发现 | 第66-67页 |
八、少阴病药量知识发现 | 第67-68页 |
九、少阴病煎服法知识发现 | 第68-69页 |
第七节 基于偏序结构图的厥阴病知识发现 | 第69-76页 |
一、厥阴病病机知识发现 | 第69-70页 |
二、厥阴病证型知识发现 | 第70-71页 |
三、厥阴病症状知识发现 | 第71-72页 |
四、厥阴病脉象知识发现 | 第72-73页 |
五、厥阴病治法知识发现 | 第73页 |
六、厥阴病方剂知识发现 | 第73-74页 |
七、厥阴病药物知识发现 | 第74-75页 |
八、厥阴病药量知识发现 | 第75-76页 |
九、厥阴病煎服法知识发现 | 第76页 |
第八节 基于偏序结构图的补遗三证知识发现 | 第76-79页 |
一、补遗三证病机知识发现 | 第77页 |
二、补遗三证症状知识发现 | 第77-78页 |
三、补遗三证煎服法知识发现 | 第78-79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79-81页 |
第一节 《伤寒法眼》与《伤寒论》相同之处 | 第79页 |
第二节 《伤寒法眼》与《伤寒论》不同之处 | 第79页 |
第三节 临床指导价值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