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混合住区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老龄化的挑战 | 第13页 |
| ·我国老龄化的过程与现状 | 第13-15页 |
|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 第15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新时期城市老年人生活状态和需求的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老年住宅的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老龄化背景下的城市混合住区的意义 | 第16页 |
| ·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 ·研究内容及范围 | 第16-17页 |
| ·论文方法与框架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概念框架 | 第17-19页 |
| 第2章 我国城市老年人群赡养现状及问题解析 | 第19-31页 |
| ·我国城市老年人群赡养现状 | 第19-24页 |
| ·城市老年人群赡养模式 | 第19-20页 |
| ·个体调查及研究 | 第20-24页 |
| ·我国城市老年人群赡养问题分析 | 第24-25页 |
| ·独生子女带来的挑战 | 第24-25页 |
| ·经济承受能力的不足 | 第25页 |
| ·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 第25页 |
| ·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混合住区模式 | 第25-30页 |
| ·理论启发 | 第25-27页 |
| ·发达国家混合住区研究发展经验 | 第27-29页 |
| ·我国城市老年混合住区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老龄化的混合住区的规划布局策略研究 | 第31-43页 |
| ·老龄化的城市混合住区的设计理念 | 第31-32页 |
| ·老龄化的城市混合住区的规模确立 | 第32-34页 |
| ·混合式老年住区规模确立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 ·关于混合式老年住区规模确立的思考 | 第33-34页 |
| ·老龄化的城市混合住区的特征 | 第34-41页 |
| ·道路系统 | 第34-36页 |
| ·组团环境 | 第36-37页 |
| ·养老设施 | 第37-41页 |
| ·公共服务设施 | 第41页 |
| ·老龄化的城市混合住区的布局原则 | 第41-42页 |
|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4章 老龄化的混合住区的外环境设计研究 | 第43-59页 |
| ·老龄化的城市混合住区外部空间的设计要素 | 第43-53页 |
| ·空间的适度围合 | 第43-46页 |
| ·连续平缓的空间过渡 | 第46-50页 |
| ·活动交往空间设计 | 第50-53页 |
| ·老龄化的混合住区的外部空间设计原则 | 第53-54页 |
| ·良好的空间界面 | 第53页 |
| ·宜人的环境尺度 | 第53-54页 |
| ·安全的细部设计 | 第54页 |
| ·营造完善的社会网络 | 第54页 |
| ·实例分析——长沙荷塘月色·博爱园外环境设计 | 第54-58页 |
| ·项目背景 | 第54页 |
| ·设计指标 | 第54-55页 |
| ·设计议程 | 第55-57页 |
| ·成功总结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混合式老年住区的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研究 | 第59-73页 |
| ·住宅类型分析 | 第59-63页 |
| ·老年人单独居住模式住宅空间形态 | 第59-60页 |
| ·老年夫妇居住模式住宅空间形态 | 第60-61页 |
| ·老年人主干家庭居住模式住宅空间形态 | 第61-63页 |
| ·老年联合家庭居住模式住宅空间形态 | 第63页 |
| ·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研究 | 第63-69页 |
| ·交通空间设计 | 第63-66页 |
| ·公共交往空间设计 | 第66-67页 |
| ·套内居住空间设计 | 第67-69页 |
| ·长沙市商品房户型实例与适老性分析 | 第69-72页 |
| ·长房时代城 | 第69-70页 |
| ·联美品格 | 第70-71页 |
| ·景秀江山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结论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实际项目 | 第80-81页 |
| 附录C 问卷调查表 | 第8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