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2.1 土壤蚯蚓对土壤结构、有机碳的影响 | 第11-14页 |
1.2.2 耕作方式对土壤蚯蚓、土壤结构和有机碳的影响 | 第14-17页 |
1.2.3 土壤结构对有机碳的影响 | 第17-18页 |
1.2.4 耕作方式、土壤蚯蚓、土壤结构和有机碳的交互影响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基础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9页 |
1.3.3 研究基础 | 第19-20页 |
1.3.4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及实验设计和方法 | 第22-2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2-23页 |
2.2 实验设计及方法 | 第23-28页 |
2.2.1 实验设计 | 第23-25页 |
2.2.2 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2.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7-28页 |
第3章 耕作方式对土壤蚯蚓、土壤结构和SOC的影响 | 第28-38页 |
3.1 耕作方式对土壤蚯蚓种类、数量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 耕作方式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 第30-34页 |
3.2.1 耕作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2 土壤孔隙结构对耕作方式的响应 | 第32-34页 |
3.3 不同耕作方式下SOC和团聚体结合碳浓度的变化 | 第34-35页 |
3.4 SOC与团聚体百分数的关系 | 第35-36页 |
3.5 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不同耕作措施下蚯蚓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 第38-54页 |
4.1 不同耕作措施下蚯蚓对SOC矿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4.2 蚯蚓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对SOC的影响 | 第40-44页 |
4.2.1 不同耕作方式下无秸秆添加时蚯蚓对SOC的影响 | 第40-42页 |
4.2.2 不同耕作方式下添加秸秆时蚯蚓对SOC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3 不同耕作方式下只添加秸秆对SOC的影响 | 第43-44页 |
4.3 蚯蚓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44-50页 |
4.3.1 不同耕作方式下未添加秸秆蚯蚓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44-46页 |
4.3.2 不同耕作方式下添加秸秆时蚯蚓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3 不同耕作方式下只添加秸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 第48-50页 |
4.4 不同耕作措施下SOC及其活性组分的周转机制 | 第50-51页 |
4.5 不同耕作措施下蚯蚓对土壤团聚体结合碳的影响 | 第51-53页 |
4.6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不同耕作措施下蚯蚓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54-60页 |
5.1 蚯蚓在不同耕作措施下对土壤孔隙结构的影响 | 第54-56页 |
5.2 在不同耕作措施下蚯蚓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5.3 小结 | 第58-60页 |
第6章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蚯蚓-土壤结构-有机碳的交互作用 | 第60-64页 |
6.1 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结构-有机碳的交互作用机制 | 第60-61页 |
6.2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蚯蚓-结构-有机碳的交互作用机制 | 第61-63页 |
6.3 小结 | 第63-6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7.1 结论 | 第64-65页 |
7.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