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轻质萃取剂的分散液液微萃取-GFAAS测定水样中痕量重金属的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缩略语表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 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第11-14页
    2 DLLME的研究进展第14-19页
        2.1 萃取剂第14-16页
            2.1.1 离子液体第14-15页
            2.1.2 轻质萃取剂第15-16页
        2.2 分散方式第16-18页
            2.2.1 微波辅助第16页
            2.2.2 超声辅助第16-17页
            2.2.3 涡旋辅助第17页
            2.2.4 空气泡辅助第17-18页
        2.3 分相方式第18页
        2.4 三相模式第18-19页
    3 DLLME的应用第19-22页
        3.1 DLLME与萃取技术联用第19-20页
            3.1.1 与固相萃取联用第19页
            3.1.2 与搅拌棒吸附萃取联用第19-20页
            3.1.3 与超临界萃取联用第20页
        3.2 DLLME与分析仪器的联用第20-22页
            3.2.1 与气相色谱联用第20页
            3.2.2 与液相色谱联用第20-21页
            3.2.3 与原子吸收光谱联用第21页
            3.2.4 与其他分析仪器联用第21-22页
    4 论文立题依据第22-23页
第二章 基于轻质萃取剂的分散液液微萃取-GFAAS测定生活用水中痕量Pb(Ⅱ)与Cd(Ⅱ)第23-34页
    1 引言第23-24页
    2 实验部分第24-25页
        2.1 试剂与材料第24页
        2.2 仪器与条件第24-25页
        2.3 实验方法第25页
    3 结果与讨论第25-33页
        3.1 萃取条件优化第26-30页
            3.1.1 萃取剂种类和体积第26-27页
            3.1.2 分散剂种类和体积第27-29页
            3.1.3 pH值第29页
            3.1.4 螯合剂浓度第29-30页
            3.1.5 萃取时间第30页
        3.2 方法性能第30-32页
        3.3 实际样品分析第32-33页
    4 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基于轻质萃取剂的分散液液微萃取-GFAAS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Cr(Ⅲ)和Cr(Ⅵ)第34-46页
    1 引言第34-35页
    2 实验部分第35-36页
        2.1 试剂与材料第35页
        2.2 仪器与条件第35-36页
        2.3 实验方法第36页
    3 结果与讨论第36-45页
        3.1 萃取条件优化第37-41页
            3.1.1 萃取剂种类与体积第37-38页
            3.1.2 分散剂种类和体积第38-39页
            3.1.3 pH值第39-40页
            3.1.4 螯合剂浓度第40-41页
            3.1.5 萃取时间第41页
        3.2 方法性能第41-44页
        3.3 实际样品分析第44-45页
    4 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一步置换分散液液微萃取-GFAAS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Ag(Ⅰ)第46-57页
    1 引言第46-47页
    2 实验部分第47-49页
        2.1 试剂与材料第47-48页
        2.2 仪器与条件第48页
        2.3 实验方法第48-4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9-56页
        3.1 萃取条件优化第49-55页
            3.1.1 萃取剂种类与体积第49-51页
            3.1.2 分散剂种类与体积第51-52页
            3.1.3 pH第52-53页
            3.1.4 Cu(Ⅱ)浓度第53页
            3.1.5 DDTC浓度第53-54页
            3.1.6 萃取时间第54页
            3.1.7 共存离子干扰第54-55页
        3.2 方法性能第55-56页
        3.3 实际样品分析第56页
    4 小结第56-57页
结论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75页
发表文章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囊藻毒素-LR对斑马鱼生殖和子代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铁基金属—有机框架非均相类Fenton催化剂降解染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