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中国PM2.5污染时空演变过程及其与城市扩张和城市特征变化的时空关系研究

摘要第3-9页
Abstract第9-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22-5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2-28页
        1.1.1 研究背景第22-27页
        1.1.2 研究意义第27-2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8-49页
        1.2.1 关于城市化的研究第28-29页
        1.2.2 关于城市化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第29-33页
        1.2.3 关于城市空气污染-PM_(2.5)污染研究第33-44页
        1.2.4 中国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第44-49页
    1.3 存在问题与不足第49-50页
    1.4 科学问题与创新第50-51页
    1.5 研究目标与思路第51-54页
        1.5.1 研究目标第51-52页
        1.5.2 研究思路第52-54页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54-57页
        1.6.1 研究内容第54-55页
        1.6.2 技术路线第55-57页
        1.6.3 主要研究方法第57页
    1.7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二章 理论与技术方法第58-71页
    2.1 城市生态学理论第58-59页
    2.2 空间信息技术第59-61页
        2.2.1 地理信息系统第60页
        2.2.2 遥感技术第60-61页
        2.2.3 GPS技术第61页
    2.3 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第61-70页
        2.3.1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第62-65页
        2.3.2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第65-66页
        2.3.3 估算值精度验证模型第66-67页
        2.3.4 驱动力分析模型第67-70页
    2.4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第71-98页
    3.1 研究区域概括第71-72页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72-97页
        3.2.1 数据来源第72-73页
        3.2.2 城市地形地貌第73-78页
        3.2.3 城市气象数据第78-81页
        3.2.4 生物质燃烧数据第81-82页
        3.2.5 中国城市扩张模式第82-86页
        3.2.6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第86-95页
        3.2.7 中国PM_(2.5)地面监测数据第95-97页
    3.3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四章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中国PM_(2.5)质量浓度反演第98-108页
    4.1 遥感PM_(2.5)质量浓度提取第98-99页
    4.2 PM_(2.5) 浓度遥感提取数据来源第99-100页
    4.3 气溶胶误差校正第100-101页
    4.4 气溶胶垂直订正第101页
    4.5 基于GEOS-Chem化学传输模型的PM_(2.5)质量浓度估算第101页
    4.6 基于卫星影像的PM_(2.5)质量浓度估算第101-102页
    4.7 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PM_(2.5)质量浓度估算第102-103页
    4.8 遥感提取PM_(2.5)精度验证第103-106页
    4.9 本章小结第106-108页
第五章 1998~2015 年中国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第108-133页
    5.1 中国近20年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第108-114页
        5.1.1 中国PM_(2.5)质量浓度变化第108-110页
        5.1.2 中国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第110-114页
    5.2 中国省/市PM_(2.5)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第114-122页
    5.3 中国去尘去海盐后的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第122-127页
    5.4 中国省/市去尘去海盐后的PM_(2.5)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第127-131页
    5.5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六章 中国城市扩张及城市空间特征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的时空关系第133-203页
    6.1 城市空间单元划分第133-134页
    6.2 城市PM_(2.5)质量浓度与城市特征变化计算方法第134-135页
        6.2.1 空间变量数据第134页
        6.2.2 空间变量变化第134页
        6.2.3 城市特征空间异质性变化第134-135页
    6.3 中国城市扩张与PM_(2.5)质量浓度时空关系第135-147页
        6.3.1 中国城市面积扩张第137-144页
        6.3.2 中国城市人口扩张第144-147页
    6.4 中国城市空间形态与PM_(2.5)质量浓度时空关系第147-154页
    6.5 城市空间特征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的关系第154-184页
        6.5.1 人口密度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时空关系关系第154-163页
        6.5.2 不透水表面覆盖率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时空关系第163-171页
        6.5.3 NDVI与PM_(2.5)质量浓度时空关系第171-175页
        6.5.4 夜间灯光指数与PM_(2.5)质量浓度时空关系第175-184页
    6.6 城市空间特征异质性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关系第184-202页
        6.6.1 人口密度空间异质性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时空关系关系第184-189页
        6.6.2 不透水表面覆盖率空间异质性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关系第189-193页
        6.6.3 NDVI空间异质性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关系第193-197页
        6.6.4 夜间灯光指数空间异质性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关系第197-202页
    6.7 本章小结第202-203页
第七章 中国城市扩张及空间特征变化对PM_(2.5)污染的影响第203-225页
    7.1 中国城市扩张与空气污染变化趋势第203-206页
        7.1.1 中国 2000~2010 年城市扩张特征第203-204页
        7.1.2 中国 2000~2010 年城市自然环境变化特征第204-205页
        7.1.3 中国 2000~2010 年PM_(2.5)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第205-206页
    7.2 城市扩张以及城市特征变化对PM_(2.5)污染变化的影响研究第206-223页
        7.2.1 空间变量T检验分析第207-211页
        7.2.2 空间变量变化与PM_(2.5)质量浓度变化单变量回归分析第211-215页
        7.2.3 空间变量与PM_(2.5)污染变化的多元回归分析第215-223页
    7.3 本章小结第223-22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225-233页
    8.1 主要结论第225-231页
    8.2 创新点第231页
    8.3 不足与展望第231-233页
参考文献第233-243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243-245页
致谢第245页

论文共2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建模的铝合金薄壁件电磁渐进成形机理研究
下一篇:视觉辅助无人机未知区域着降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