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大气现象论文--大气电现象(大气电学)论文

空间电荷水平分布对闪电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2页
        1.2.1 闪电的观测研究进展第9-10页
        1.2.2 雷暴云电荷结构的观测研究第10页
        1.2.3 闪电放电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0-11页
        1.2.4 雷暴云电荷结构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第二章 数值模拟方案介绍第13-21页
    2.1 放电参数化方案第13-17页
        2.1.1 闪电的启动第13-14页
        2.1.2 闪电通道的发展与电位分布处理第14-15页
        2.1.3 放电过程中通道对环境电场的影响第15-16页
        2.1.4 地闪的处理方法第16页
        2.1.5 放电过程的终止第16-17页
    2.2 雷暴云电荷结构模型的建立第17-18页
    2.3 雷暴云内电荷密度的分布第18-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1页
第三章 雷暴云中部电荷水平分布形式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21-34页
    3.1 电荷结构的参数设置第21-22页
    3.2 模拟结果第22-29页
        3.2.1 上部正电荷区内电荷水平分布形式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22-25页
        3.2.2 中部负电荷区内电荷水平分布形式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25-26页
        3.2.3 闪电通道的发展长度统计第26-29页
    3.3 模拟结果分析第29-32页
        3.3.1 闪电通道结构与空间电位分析第29-31页
        3.3.2 电荷水平分布参数对背景电场及触发点电位的影响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底部正电荷区电荷水平分布形式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34-46页
    4.1 模拟参数设置第34-35页
    4.2 模拟结果第35-42页
        4.2.1 正地闪与底部正电荷区内电荷水平分布形式的关系第35-37页
        4.2.2 反极性云闪与底部正电荷区内电荷水平分布形式的关系第37-40页
        4.2.3 负地闪与底部正电荷区内电荷水平分布形式的关系第40-42页
    4.3 模拟结果分析第42-45页
    4.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五章 不同垂直电荷结构下电荷水平分布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46-54页
    5.1 偶极电荷结构下的模拟结果第46-48页
        5.1.1 上部正电荷区不同水平分布参数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46-47页
        5.1.2 中部负电荷区不同水平分布参数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47-48页
    5.2 反偶极电荷结构下的模拟结果第48-50页
        5.2.1 上部负电荷区不同水平分布参数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48-49页
        5.2.2 中部正电荷区不同水平分布参数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49-50页
    5.3 反三极电荷结构下的模拟结果第50-53页
        5.3.1 上部负电荷区不同水平分布参数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50-51页
        5.3.2 中部正电荷区不同水平分布参数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51-52页
        5.3.3 底部负电荷区不同水平分布参数对闪电放电的影响第52-53页
    5.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4-57页
    6.1 主要结论第54-55页
    6.2 主要创新点第55页
    6.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第55-57页
致谢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5页
作者简介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博斯腾湖的湖陆风特征及其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超级单体龙卷发展过程及闪电活动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