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4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页 |
1.2 重要手性化合物 | 第15-28页 |
1.2.1 手性环氧化合物 | 第17-20页 |
1.2.2 手性亚砜化合物 | 第20-23页 |
1.2.3 手性β-硝基醇化合物 | 第23-28页 |
1.3 手性催化剂种类 | 第28-44页 |
1.3.1 均相催化剂 | 第28-30页 |
1.3.2 多相催化剂 | 第30-32页 |
1.3.3 酶类催化剂 | 第32-44页 |
1.4 温敏材料NIPAAm的性质 | 第44页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4-4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8-62页 |
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8-50页 |
2.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0页 |
2.3 样品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方法 | 第50-56页 |
2.3.1 红外光谱FT-IR表征 | 第50-51页 |
2.3.2 紫外光谱UV-vis表征 | 第51页 |
2.3.3 核磁NMR表征 | 第51页 |
2.3.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 第51页 |
2.3.5 动态光散射DLS表征 | 第51页 |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51页 |
2.3.7 圆二色光谱CD表征 | 第51-52页 |
2.3.8 最低临界温度LCST的测定 | 第52页 |
2.3.9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52页 |
2.3.10 凝胶色谱GPC的测定 | 第52页 |
2.3.11 旋光度测定 | 第52页 |
2.3.12 锰含量的测定 | 第52-53页 |
2.3.13 钛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2.3.14 铜含量的测定 | 第53页 |
2.3.15 产物的色谱分析 | 第53-56页 |
2.4 硫代丙酸卞酯的合成 | 第56-57页 |
2.5 烷基苯基硫醚的合成 | 第57-58页 |
2.6 手性产物核磁数据 | 第58-62页 |
2.6.1 手性环氧化合物核磁数据 | 第58-59页 |
2.6.2 手性亚砜化合物核磁数据 | 第59-60页 |
2.6.3 手性β-硝基醇化合物核磁数据 | 第60-62页 |
第三章 温控自组装手性salen Mn(Ⅲ)胶束加速水相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第62-82页 |
3.1 引言 | 第62-6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3.2.1 温敏材料PNIPAAm-NH2的合成 | 第63页 |
3.2.2 传统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的合成 | 第63-64页 |
3.2.3 温敏型手性salen Mn(Ⅲ)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 | 第64-66页 |
3.2.4 非官能团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第6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6-81页 |
3.3.1 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 | 第66-67页 |
3.3.2 催化剂最低临界温度(LCST)测定 | 第67-68页 |
3.3.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68-73页 |
3.3.4 催化剂应用于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73-8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四章 仿金属酶手性salen Ti(Ⅳ)催化剂加速水相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 | 第82-99页 |
4.1 引言 | 第82-8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3-87页 |
4.2.1 传统手性salen Ti(Ⅳ)催化剂的合成 | 第83页 |
4.2.2 不同亲疏水比例温敏聚合物的合成 | 第83-85页 |
4.2.3 温敏型手性salen Ti(Ⅳ)催化剂的合成 | 第85-87页 |
4.2.4 硫醚不对称催化氧化反应 | 第8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8页 |
4.3.1 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 第87-88页 |
4.3.2 催化剂溶解性考察 | 第88-89页 |
4.3.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89-92页 |
4.3.4 催化剂应用于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92-9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五章 仿金属酶单链聚集纳米粒子加速水相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 | 第99-120页 |
5.1 引言 | 第99-10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100-104页 |
5.2.1 传统salen Ti(Ⅳ)催化剂的合成 | 第100页 |
5.2.2 离子液体型salen Ti(Ⅳ)催化剂的合成 | 第100-102页 |
5.2.3 无离子液体型salen Ti(Ⅳ)催化剂的合成 | 第102-104页 |
5.2.4 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 | 第10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9页 |
5.3.1 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 第104-105页 |
5.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105-111页 |
5.3.3 催化剂应用于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111-11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六章 仿金属酶型噁唑啉钛催化剂加速水相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 | 第120-145页 |
6.1 引言 | 第120-121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21-129页 |
6.2.1 传统噁唑啉Ti(Ⅳ)催化剂的合成 | 第121-124页 |
6.2.2 温敏型噁唑啉催化剂的合成 | 第124-129页 |
6.2.3 硫醚不对称选择性氧化反应 | 第129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44页 |
6.3.1 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 第129-130页 |
6.3.2 催化剂溶解性考察 | 第130-131页 |
6.3.3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131-137页 |
6.3.4 催化剂应用于硫醚不对称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137-14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第七章 仿金属酶型噁唑啉铜催化剂加速水相不对称Henry反应 | 第145-163页 |
7.1 引言 | 第145-146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46-151页 |
7.2.1 传统噁唑啉Cu催化剂的合成 | 第146页 |
7.2.2 温敏型两嵌段噁唑啉铜催化剂的合成 | 第146-147页 |
7.2.3 SCNPs型三嵌段噁唑啉Cu催化剂的合成 | 第147-151页 |
7.2.4 Henry不对称加成反应 | 第151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51-162页 |
7.3.1 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 第151-152页 |
7.3.2 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152-156页 |
7.3.3 催化剂应用于Henry不对称加成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156-16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62-163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63-166页 |
8.1 结论 | 第163-165页 |
8.2 展望 | 第165-16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6-175页 |
附录 | 第175-19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96-198页 |
致谢 | 第198-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