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神经精神病科论文

电针干预对IA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表第8-13页
1 研究背景第13-16页
2 研究方法第16-23页
    2.1 研究对象第16页
    2.2 IAD组病例标准第16-17页
        2.2.1 纳入标准第16页
        2.2.2 排除标准第16-17页
        2.2.3 剔除或脱落标准第17页
        2.2.4 脱落病例的处理第17页
    2.3 HC组标准第17-18页
        2.3.1 纳入标准第17页
        2.3.2 排除标准第17-18页
    2.4 病例估算第18页
    2.5 随机分组第18页
    2.6 盲法第18页
    2.7 干预方法第18-19页
        2.7.1 EA组第18-19页
        2.7.2 PI组第19页
        2.7.3 HC组第19页
        2.7.4 异常情况处理第19页
    2.8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19-20页
    2.9 数据信息采集第20页
        2.9.1 扫描前注意事项第20页
        2.9.2 扫描方法第20页
        2.9.3 扫描仪器及参数第20页
    2.10 观测指标第20-21页
        2.10.1 一般人口学指标第20页
        2.10.2 网络成瘾程度第20-21页
        2.10.3 情绪状态第21页
        2.10.4 大脑白质微结构第21页
    2.11 数据处理第21-22页
        2.11.1 数据预处理第21页
        2.11.2 弥散张量图像的配准第21页
        2.11.3 弥散张量图像的平滑处理第21-22页
    2.12 统计方法第22页
    2.13 确定性纤维示踪第22-23页
3 研究结果第23-27页
    3.1 病例完成情况第23页
    3.2 一般人口学资料第23页
    3.3 治疗前IAD组与HC组DTI参数结果比较第23-25页
        3.3.1 FA值比较第23-24页
        3.3.2 AD值比较第24页
        3.3.3 RD值比较第24-25页
    3.4 治疗前后EA组与PI组组内及组间相关量表比较第25-26页
        3.4.1 EA组治疗前后组内相关量表比较第25页
        3.4.2 PI组治疗前后组内相关量表比较第25页
        3.4.3 治疗后EA组与PI组组间相关量表比较第25-26页
        3.4.4 治疗后EA组与PI组量表的改变程度的组间比较第26页
    3.5 治疗前后EA组与PI组组内各DTI参数比较分析第26页
    3.6 治疗后EA组与PI组组间DTI数据比较第26-27页
4 讨论第27-47页
    4.1 成瘾的概述第28页
    4.2 行为成瘾的概述第28-29页
    4.3 网络成瘾的概述及研究现状第29-32页
        4.3.1 关于脑功能异常的研究第29页
        4.3.2 关于脑结构异常的研究第29-31页
        4.3.3 脑功能连接的研究第31页
        4.3.4 脑结构连接的研究第31-32页
    4.4 弥散张量成像第32-34页
        4.4.1 DTI的概述及原理第32-33页
        4.4.2 DTI的量化指标第33-34页
        4.4.3 DTI数据分析方法第34页
        4.4.4 DTI的应用第34页
    4.5 IAD的现代主流疗法第34-36页
        4.5.1 认知行为疗法第34-35页
        4.5.2 药物治疗第35-36页
    4.6 中医对IAD的认识第36-40页
        4.6.1 心与IAD的关系第36页
        4.6.2 肝与IAD的关系第36-37页
        4.6.3 IAD的中医治疗第37-38页
        4.6.4 选穴依据第38-40页
    4.7 结果分析第40-47页
        4.7.1 一般人口学及基线资料分析第40页
        4.7.2 治疗前IAD组与HC组弥散参数对比分析第40-45页
        4.7.3 治疗前IAD组弥散参数值与ISS评分相关性分析第45页
        4.7.4 TBSS结果分析第45页
        4.7.5 治疗前后EA组与PI组组内及组间相关量表比较分析第45-46页
        4.7.6 治疗后EA组与PI组组内及组间DTI参数比较分析第46-47页
5 结论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60页
后置部分第60-65页
    附件 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示例)第60-61页
    附件2:综述 网络成瘾者认知功能改变与外周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关系概括第61-65页
        参考文献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皮肤糖基化终末产物累积量与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从甲印特点辨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寒热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