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C6区块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及断层区布井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11-15页
        1.2.1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第11-13页
        1.2.2 断块油藏布井方法发展历程与发展趋势第13-15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5-17页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创新点第16-17页
第二章 区域概况及地质特征第17-19页
    2.1 储层特征第17页
    2.2 流体性质第17-18页
        2.2.1 地面原油性质第17-18页
        2.2.2 地层原油性质第18页
    2.3 开发简况第18-19页
        2.3.1 开发历程第18页
        2.3.2 水力压裂裂缝方位第18-19页
第三章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计算第19-51页
    3.1 评价指标的筛选第19页
    3.2 水驱采收率的预测第19-39页
        3.2.1 经验公式法第19-21页
        3.2.2 水驱特征曲线法第21-32页
        3.2.3 综合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法第32-36页
        3.2.4 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法第36-38页
        3.2.5 多种方法采收率预测结果汇总第38-39页
    3.3 含水上升率第39-40页
    3.4 储量控制程度、储量动用程度第40-44页
        3.4.1 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第40-42页
        3.4.2 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第42-44页
    3.5 即时含水采出比第44-45页
    3.6 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程度第45-48页
        3.6.1 能量的保持水平第45-47页
        3.6.2 能量的利用程度第47-48页
    3.7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第48-49页
    3.8 注水井分注率第49页
    3.9 油水井措施有效率第49页
    3.10 油井免修期第49-50页
    3.11 油水井综合生产时率第50页
    3.12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开发效果第51-59页
    4.1 开发效果评价的常用方法第51-52页
        4.1.1 状态对比法第51页
        4.1.2 系统动态分析法第51页
        4.1.3 数值模拟评价法第51页
        4.1.4 灰色系统理论法第51-52页
        4.1.5 模糊综合评判法第52页
    4.2 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开发效果第52-58页
        4.2.1 模糊综合评判流程第52页
        4.2.2 低渗透油藏开发水平分级第52-53页
        4.2.3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单因素权重集第53-55页
        4.2.4 隶属度区间分布函数第55-58页
    4.3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第58页
    4.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断层区布井方案对开发效果影响研究第59-75页
    5.1 地质模型的建立第59-60页
        5.1.1 模拟区块网格划分第59页
        5.1.2 地质参数第59-60页
    5.2 井排方向与断层间夹角对开发效果影响第60-67页
        5.2.1 不同方案对区块累计产油量的影响第61-66页
        5.2.2 不同方案对区块含水率的影响第66-67页
    5.3 人工裂缝方位对开发效果的影响第67-74页
        5.3.1 不同方案对区块累计产油量的影响第68-73页
        5.3.2 不同方案对区块含水率的影响第73-74页
    5.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9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9-80页
致谢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东块一区注聚提效方法研究及其应用效果评价
下一篇:他拉哈地区压裂优化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