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选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1 时代背景 | 第10页 |
1.1.2 学术背景 | 第10-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选题意义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1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1.3.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牧溪绘画思想的形成 | 第14-28页 |
2.1 前期(1207年—1231年)——文人画家的影响 | 第15-18页 |
2.2 后期(1231年—1291年)——禅宗画家的影响 | 第18-21页 |
2.3 牧溪晚期绘画思想源流——禅宗思想 | 第21-24页 |
2.3.1 自性论 | 第23页 |
2.3.2 顿悟说 | 第23-24页 |
2.3.3 不立文字 | 第24页 |
2.4 禅宗思想影响下的牧溪绘画风格特征 | 第24-28页 |
2.4.1 构图简洁 | 第26-27页 |
2.4.2 题材不拘 | 第27页 |
2.4.3 墨色清淡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牧溪绘画思想对国内外水墨画发展的影响 | 第28-45页 |
3.1 牧溪绘画思想对日本水墨画发展的影响 | 第28-37页 |
3.1.1 日本对牧溪绘画艺术的接受 | 第28-31页 |
3.1.2 对日本水墨画发展的影响 | 第31-37页 |
3.2 牧溪绘画思想对中国水墨画发展的影响 | 第37-45页 |
3.2.1 牧溪绘画思想对宋元画家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2 牧溪绘画思想对明清画家水墨画家的影响 | 第40-45页 |
第四章 牧溪绘画思想对当代水墨画发展的启示 | 第45-48页 |
4.1 当代水墨画发展现状的冷思考 | 第45-46页 |
4.2 牧溪绘画思想对当代水墨画发展的现实意义 | 第46-48页 |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附表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