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4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11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4-26页 |
2.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基本地质背景 | 第14-18页 |
2.2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构造演化 | 第18-20页 |
2.3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地球物理研究成果 | 第20-24页 |
2.3.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 | 第20-22页 |
2.3.2 研究区岩石圈及其软流圈各向异性特征 | 第22-24页 |
2.4 科学问题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剪切波分裂的原理和方法 | 第26-39页 |
3.1 地震波各向异性 | 第26-33页 |
3.1.1 地震波各向异性的成因 | 第26-30页 |
3.1.2 不同深度地震波各向异性的形成机制 | 第30-33页 |
3.2 剪切波分裂的原理 | 第33-35页 |
3.3 剪切波分裂方法 | 第35-39页 |
3.3.1 旋转相关法(RC法) | 第35-36页 |
3.3.2 最小能量法(SC法) | 第36-37页 |
3.3.3 特征值法(EV法) | 第37-38页 |
3.3.4 剪切波分裂方法的选取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剪切波分裂研究 | 第39-54页 |
4.1 南北构造带北段及邻区构造及流动台站分布 | 第39-40页 |
4.2 地震波形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40-45页 |
4.2.1 地震波形数据的预处理 | 第40-41页 |
4.2.2 地震波形的S波分裂处理 | 第41-4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4.3.1 剪切波分裂计算结果 | 第45-48页 |
4.3.2 各向异性层深度 | 第48-49页 |
4.3.3 南北构造带北段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及其意义 | 第49-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5.1 结论 | 第54页 |
5.2 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