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页 |
1.2 液压升降机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液压升降机的类型 | 第13-15页 |
1.2.2 液压升降机的发展 | 第15页 |
1.2.3 液压升降机升降装置在节能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二次调节液压系统 | 第16-20页 |
1.3.1 二次调节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 第16-19页 |
1.3.2 二次调节在液压升降系统中的重大意义 | 第19-20页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液压升降系统建立 | 第21-29页 |
2.1 液压升降系统的组成与控制策略 | 第21-22页 |
2.1.1 液压升降系统的组成 | 第21页 |
2.1.2 液压升降系统的控制策略 | 第21-22页 |
2.2 传统液压升降机升降装置结构建立 | 第22-23页 |
2.3 基于二次调节技术的液压升降机升降装置结构建立 | 第23-25页 |
2.4 两种方案在节能方面的比较 | 第25-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3章 二次调节作用下液压升降系统关键元件参数确定 | 第29-37页 |
3.1 蓄能器选型及参数确定 | 第29-35页 |
3.1.1 蓄能器分类及工作原理 | 第29-31页 |
3.1.2 蓄能器气腔、液腔受力分析 | 第31-32页 |
3.1.3 蓄能器整体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第32-33页 |
3.1.4 蓄能器的容积 | 第33-35页 |
3.2 二次调节元件液压泵/马达的参数确定 | 第35-36页 |
3.3 电动机的选择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液压升降机升降系统在AMEsim中建模与仿真 | 第37-51页 |
4.1 传统液压升降机升降系统建模 | 第37-38页 |
4.2 基于蓄能器能量回收型液压升降系统建模 | 第38-43页 |
4.2.1 建立蓄能器能量回收型液压升降系统 | 第38-39页 |
4.2.2 相关元件在AMEsim中的参数设定 | 第39-42页 |
4.2.3 蓄能器能量回收型液压升降系统控制的策略与研究 | 第42-43页 |
4.3 对二次调节液压升降系统进行建模 | 第43-50页 |
4.3.1 二次元件恒压变量柱塞泵的原理 | 第43页 |
4.3.2 在AMEsim中对二次元件轴向柱塞泵建模 | 第43-46页 |
4.3.3 在AMEsim中对二次调节液压升降系统建模 | 第46-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二次调节作用下液压升降系统的节能分析 | 第51-55页 |
5.1 液压升降机升降系统节能计算 | 第51-52页 |
5.2 液压系统中元件参数对节能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5.2.1 蓄能器容积对节能特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5.2.2 蓄能器预充压力对节能特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55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