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4页 |
1.1 选题背景及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30页 |
1.2.1 多通道合建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2.2 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1页 |
1.2.3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1-24页 |
1.2.4 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4-29页 |
1.2.5 研究现状总结 | 第29-3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30-32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31-32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2-33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2章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风险辨识方法研究 | 第34-65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4-36页 |
2.1.1 运输通道 | 第34-35页 |
2.1.2 大型复杂交通项目 | 第35页 |
2.1.3 运营期的界定 | 第35页 |
2.1.4 工程多主体与工程复杂性 | 第35-36页 |
2.1.5 风险管理 | 第36页 |
2.2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风险辨识 | 第36-64页 |
2.2.1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风险辨识的概念 | 第37页 |
2.2.2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风险辨识的原则 | 第37-38页 |
2.2.3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风险源辨识的步骤 | 第38-39页 |
2.2.4 建立桥梁运营期风险事故数据库 | 第39-48页 |
2.2.5 风险事故统计分析 | 第48-49页 |
2.2.6 常用的风险源辨识方法 | 第49-50页 |
2.2.7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风险源辨识方法 | 第50-6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3章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及风险评价研究 | 第65-89页 |
3.1 项目现状 | 第65-67页 |
3.2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分析 | 第67-71页 |
3.2.1 管理组织风险因素 | 第67-68页 |
3.2.2 运行维护管理风险因素 | 第68-69页 |
3.2.3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因素 | 第69页 |
3.2.4 安全管理风险因素 | 第69-71页 |
3.3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1-73页 |
3.3.1 运营期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71-72页 |
3.3.2 运营期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72-73页 |
3.3.3 运营期管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描述 | 第73页 |
3.4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评价方法的选用 | 第73-77页 |
3.4.1 因子分析法简介 | 第74-75页 |
3.4.2 因子分析法的相关步骤 | 第75-76页 |
3.4.3 因子分析评价法 | 第76-77页 |
3.5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评价分析 | 第77-87页 |
3.5.1 数据描述及处理 | 第77-78页 |
3.5.2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因子分析 | 第78-83页 |
3.5.3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评价结论 | 第83-8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4章 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控制对策研究 | 第89-97页 |
4.1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和风险应对机制 | 第89-92页 |
4.1.1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多主体利益协调机制 | 第89-90页 |
4.1.2 加强多主体合作,建立健全多主体风险应对机制 | 第90-91页 |
4.1.3 完善管理风险监督机制 | 第91-92页 |
4.2 加强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分担机制 | 第92-94页 |
4.2.1 建立项目管理风险分担机制的基本思路 | 第92页 |
4.2.2 项目管理风险分担机制的执行 | 第92-94页 |
4.3 建立健全大型复杂多通道交通项目运营期管理风险防控体系 | 第94-96页 |
4.3.1 强化管理组织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第94页 |
4.3.2 强化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第94-95页 |
4.3.3 强化安全管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 第95-9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第5章 基于RVM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构建及关键参数预测研究 | 第97-126页 |
5.1 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研究现状 | 第97-99页 |
5.2 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关键参数描述 | 第99-100页 |
5.3 基于RVM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结构描述 | 第100-101页 |
5.4 基于灰色理论与相关向量机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流程 | 第101-103页 |
5.5 基于RVM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关键参数预测. | 第103-124页 |
5.5.1 相关向量机回归算法 | 第103-106页 |
5.5.2 基于遗传算法的相关向量回归模型参数的选取 | 第106-107页 |
5.5.3 基于RVM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应力预测模型 | 第107-114页 |
5.5.4 基于RVM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倾斜预测模型 | 第114-117页 |
5.5.6 基于RVM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混凝土温度预测模型 | 第117-120页 |
5.5.7 基于RVM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变形预测模型 | 第120-124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6章 基于模糊数学与灰色理论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研究 | 第126-138页 |
6.1 研究现状 | 第126-128页 |
6.2 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128页 |
6.3 灰色评价方法概述 | 第128-129页 |
6.4 模糊数学与灰色理论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第129-132页 |
6.4.1 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129页 |
6.4.2 模糊数学与灰色理论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第129-132页 |
6.5 实例分析 | 第132-137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第7章 基于RVM的大跨度桥梁运营期结构安全风险评价系统研究 | 第138-150页 |
7.1 研究现状 | 第138-139页 |
7.2 总体结构 | 第139-141页 |
7.3 功能模型 | 第141-142页 |
7.4 系统实现工具 | 第142-143页 |
7.5 系统数据库 | 第143-146页 |
7.6 系统界面 | 第146-149页 |
7.7 本章小结 | 第149-15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50-153页 |
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第150-151页 |
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51-153页 |
致谢 | 第153-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6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69-171页 |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69页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9-1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