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 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概况 | 第13-14页 |
1.1 新疆野苹果的遗传多样性 | 第13页 |
1.2 新疆野苹果的生物学性状 | 第13页 |
1.3 新疆野苹果在我国的分布 | 第13-14页 |
2 果树植物染色体研究 | 第14-17页 |
2.1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2.2 果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取样问题 | 第14-15页 |
2.3 果树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取样问题 | 第15页 |
2.4 植物染色体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2.5 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16页 |
2.6 新疆野苹果染色体的研究 | 第16-17页 |
3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 第17页 |
4 新疆野苹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4.1 新疆野苹果保护 | 第17-18页 |
4.2 新疆野苹果的种群更新 | 第18页 |
4.3 分布图绘制 | 第18页 |
4.4 苹果优良基因的发掘 | 第18页 |
4.5 不同居群的演化 | 第18-19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生态调查与样品采集 | 第20-32页 |
1 野外调查准备 | 第20-21页 |
1.1 主要药品 | 第20页 |
1.2 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2 夏季调查 | 第21-23页 |
2.1 调查时间及路线 | 第21-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3页 |
3 春季调查 | 第23-24页 |
3.1 调查时间及路线 | 第23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4.1 绘制分布图 | 第24-25页 |
4.2 不同居群果实表型性状分析 | 第25-29页 |
4.3 不同居群果实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硬度比较分析 | 第29-30页 |
4.4 开花物候期观测分析 | 第30-31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新疆野苹果原位保护与种群更新 | 第32-43页 |
1 原位保护 | 第32-33页 |
2 人工辅助更新 | 第33-41页 |
2.1 地点 | 第33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4-41页 |
3.结论与讨论 | 第41-43页 |
3.1 提高新疆野苹果林的保护意识 | 第41-42页 |
3.2 加强新疆野苹果的原地保护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新疆野苹果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43-53页 |
1 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 第43-48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1.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1.3 讨论与结论 | 第47-48页 |
2 花粉萌发 | 第48-53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4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2.3 讨论与结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不同居群新疆野苹果染色体分析及rDNAFISH定位 | 第53-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2.1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 第54-56页 |
2.2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 第56页 |
2.3 rDNA-FISH分析 | 第56-57页 |
3 讨论与结论 | 第57-6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