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内分泌腺疾病及代谢病论文--胰岛疾病论文--糖尿病论文

维生素D、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第12-13页
1 引言第13-16页
2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16-27页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17页
    2.2 样本量的确定第17页
    2.3 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物样本的采集第17-18页
        2.3.1 调查内容第17页
        2.3.2 体格检查第17-18页
        2.3.3 生物标本采集、处理及保存第18页
    2.4 实验方法第18-24页
        2.4.1 实验仪器设备第18-19页
        2.4.2 实验试剂第19页
        2.4.3 生物标志的测定第19页
        2.4.4 维生素D的测定第19-20页
        2.4.5 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第20-24页
    2.5 评定标准第24-26页
        2.5.1 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第24页
        2.5.2 吸烟、饮酒的判断标准第24页
        2.5.3 高脂饮食的判断标准第24页
        2.5.4 较多果蔬摄入的判断标准第24页
        2.5.5 体力活动的分级标准第24-25页
        2.5.6 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判断标准第25页
        2.5.7 BMI的分级标准第25页
        2.5.8 中心性肥胖的判断标准第25页
        2.5.9 腰臀比异常、腰身比异常的判断标准第25页
        2.5.10 高血压的判断标准第25页
        2.5.11 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分级标准第25-26页
    2.6 质量控制第26页
        2.6.1 预调查第26页
        2.6.2 工作人员质量控制第26页
        2.6.3 现场调查质量控制第26页
        2.6.4 录入数据质量控制第26页
    2.7 数据处理第26-27页
3 结果第27-38页
    3.1 T2DM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分析第27-30页
    3.2 VDR基因rs2189480和rs3847987位点多态性Hardy-Weinberg平衡以及分布特征分析第30页
    3.3 VDR基因各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第30-32页
    3.4 VDR基因SNPs单体型分析第32-33页
    3.5 T2DM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第33页
    3.6 携带VDR不同基因型T2DM组与对照组血清维生素D水平比较第33-34页
    3.7 体力活动、2型糖尿病家族史对T2DM组和对照组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第34-35页
    3.8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第35-38页
4 讨论第38-44页
    4.1 VDR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第38-40页
        4.1.1 rs2189480位点及rs3947987位点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第38-40页
        4.1.2 VDR基因两多态性位点单体型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第40页
    4.2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第40-42页
        4.2.1 25(OH)D_3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第41页
        4.2.2 1,25(OH)_2D_3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第41-42页
    4.3 基因-环境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第42-43页
    4.4 本研究的展望第43-44页
5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综述第49-63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个人简历第63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类型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模式及意义
下一篇:罗米司亭与艾曲波帕在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疗效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