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概念 | 第23-35页 |
2.1 粗糙单裂隙的基本概念 | 第23-26页 |
2.1.1 粗糙度 | 第23-24页 |
2.1.2 隙宽 | 第24页 |
2.1.3 水流基本方程 | 第24-25页 |
2.1.4 阻力系数 | 第25-26页 |
2.2 裂隙中溶质运移的基本理论 | 第26-31页 |
2.2.1 裂隙中溶质运移特征 | 第26-27页 |
2.2.2 水动力弥散系数 | 第27页 |
2.2.3 分子扩散系数 | 第27-29页 |
2.2.4 对流-弥散方程解析及弥散系数 | 第29-31页 |
2.3 裂隙介质中反应性污染物运移 | 第31-35页 |
2.3.1 苯胺和1,2-萘醌-4-磺酸钠反应性模型 | 第31-33页 |
2.3.2 模型求解方法 | 第33-35页 |
第三章 不同粗糙裂隙介质实验设计 | 第35-42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35页 |
3.2 实验装置 | 第35-37页 |
3.3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3.4 实验原理和检测方法 | 第38-39页 |
3.4.1 实验原理 | 第38页 |
3.4.2 检测方法 | 第38-39页 |
3.5 实验实施和步骤 | 第39-42页 |
3.5.1 实验实施 | 第39-40页 |
3.5.2 实验步骤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粗糙裂隙中的水流实验和溶质运移实验研究 | 第42-57页 |
4.1 自然裂隙的隙宽 | 第42-44页 |
4.2 粗糙裂隙的水流实验 | 第44-47页 |
4.3 粗糙裂隙的惰性溶质运移实验 | 第47-57页 |
第五章 粗糙裂隙中反应性溶质运移实验研究 | 第57-69页 |
5.1 人工裂隙中的反应性溶质运移实验 | 第57-61页 |
5.2 改进ADRE模拟的参数变化 | 第61-62页 |
5.3 自然裂隙中的反应性溶质运移实验 | 第62-66页 |
5.4 改进ADRE模拟的参数变化 | 第66-67页 |
5.5 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页 |
6.2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