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

《牡丹亭》题序传播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8-20页
    一、研究意义与创新第8页
    二、研究现状第8-18页
        (一)国内有关戏曲题序传播现象的研究综述第9-13页
        (二)国内有关《牡丹亭》题序传播现象的研究综述第13-18页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戏剧传播中题序的历史演进第20-24页
    第一节 戏剧传播中题序的概念第20-21页
        一、题序的起源第20-21页
        二、戏剧中题序传播的概念第21页
    第二节 明清时期戏剧传播中题序的发展第21-23页
        一、明清时期戏剧传播中题序繁荣第22页
        二、明清时期戏剧传播中题序批评焦点第22-23页
    第三节 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牡丹亭》题序传播之批评系统第24-40页
    第一节 题序传播的批评者类型第24-25页
    第二节 题序传播的批评类型第25-29页
    第三节 吴梅及其题序传播第29-31页
    第四节《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及其题序传播第31-36页
    第五节《才子牡丹亭》及其题序传播第36-38页
    第六节 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牡丹亭》题序传播之批评内容第40-56页
    第一节 明清时代文本题序的风貌第40-45页
        一、回归作品文学本体,紧扣“情”旨主题第40-42页
        二、彰显作品艺术魅力,张扬文艺批评主张第42-44页
        三、丰富作品艺术内涵,宣扬女性文体意识第44-45页
    第二节 对戏剧文本思想性的评价第45-49页
        一、围绕“至情”思想主旨的评价第46-47页
        二、围绕女性立场的情感思想评价第47-49页
    第三节 对戏剧文本艺术性的评判第49-53页
        一、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审美评判差异第50-51页
        二、对关目细节安排的审美关注差异第51-53页
    第四节 小结第53-56页
第四章《牡丹亭》题序的传播价值第56-62页
    第一节 召唤本体归旨,促生文本对话第56-58页
    第二节 解构文本内涵,衍生批评构架第58-59页
    第三节 丰富文化内涵,拓展传播途径第59-60页
    第四节 小结第60-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第67-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轻度肾功能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预后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MRS与DWI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