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动估计的电子稳像的设计与软件实现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 稳像技术的概况 | 第15-16页 |
1.3 电子稳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论文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8-21页 |
第二章 电子稳像的相关技术 | 第21-31页 |
2.1 电子稳像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2.2 运动估计算法 | 第22-26页 |
2.2.1 基于块匹配的运动估计算法 | 第23-25页 |
2.2.2 基于灰度投影的运动估计算法 | 第25页 |
2.2.3 基于代表点匹配的运动估计算法 | 第25-26页 |
2.3 运动补偿 | 第26-28页 |
2.3.1 固定帧补偿法 | 第26-27页 |
2.3.2 相邻帧补偿法 | 第27-28页 |
2.4 稳像性能的评估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块匹配法的改进 | 第31-39页 |
3.1 图像特征分析 | 第31页 |
3.2 改进的块匹配算法 | 第31-34页 |
3.2.1 计算宏块内部的SAD值 | 第32-33页 |
3.2.2 选择有效宏块 | 第33-34页 |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3.3.1 主观评价 | 第35-36页 |
3.3.2 客观评价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灰度投影算法的改进 | 第39-47页 |
4.1 基于传统灰度投影算法的全局运动估计 | 第39-41页 |
4.2 光照强度变化的稳像策略 | 第41-44页 |
4.2.1 改进的灰度投影算法 | 第42-43页 |
4.2.2 减少计算量策略 | 第43-44页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4.3.1 主观评价 | 第44-45页 |
4.3.2 客观评价 | 第45-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电子稳像算法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 第47-65页 |
5.1 电子稳像算法的总体设计 | 第47-48页 |
5.2 选取参考帧 | 第48页 |
5.3 选取运动模型 | 第48页 |
5.4 电子稳像算法的实现 | 第48-56页 |
5.4.1 软件平台 | 第48-49页 |
5.4.2 视频常量的定义 | 第49页 |
5.4.3 视频图像的预处理 | 第49-51页 |
5.4.4 宏块分类算法的实现 | 第51-52页 |
5.4.4.1 宏块内部SAD | 第51页 |
5.4.4.2 特征宏块的选取 | 第51-52页 |
5.4.5 改进的灰度投影算法的实现 | 第52-55页 |
5.4.6 运动补偿的实现 | 第55-56页 |
5.5 处理结果及分析 | 第56-62页 |
5.5.1 连续视频序列的稳像处理 | 第56-59页 |
5.5.2 不同待匹配区域大小的比较分析 | 第59-60页 |
5.5.3 不同光照强度的比较分析 | 第60-62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6.1 结论 | 第65页 |
6.2 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5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5-76页 |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