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加密方法应用于组合文档安全删除的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数据安全删除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2 基于身份加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基于身份的分层加密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4.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知识 | 第21-32页 |
2.1 基础数学知识 | 第21-25页 |
2.1.1 群、环和域基础知识 | 第21-22页 |
2.1.2 有限域基础 | 第22-23页 |
2.1.3 Hash函数 | 第23-24页 |
2.1.4 拉格朗日多项式 | 第24页 |
2.1.5 门限秘密共享 | 第24-25页 |
2.1.6 双线性对 | 第25页 |
2.3 相关密码学理论 | 第25-29页 |
2.3.1 对称加密体制 | 第25-26页 |
2.3.2 基于身份加密系统的定义 | 第26-27页 |
2.3.3 基于身份的分层加密系统的定义 | 第27-29页 |
2.4 对象存储系统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身份加密的组合文档安全删除方案 | 第32-50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PPCD技术 | 第32-34页 |
3.3 ICDSS方案的设计 | 第34-38页 |
3.3.1 ICDSS方案的需求 | 第34-35页 |
3.3.2 ICDSS方案的假设 | 第35-36页 |
3.3.3 ICDSS方案的系统模型 | 第36-37页 |
3.3.4 ICDSS方案的安全模型 | 第37-38页 |
3.4 ICDSS方案的工作原理概述 | 第38-39页 |
3.5 ICDSS方案的具体构造 | 第39-45页 |
3.5.1 ICDSS方案的系统描述 | 第39-41页 |
3.5.2 ICDSS方案算法的具体描述 | 第41-45页 |
3.6 ICDSS方案的综合分析 | 第45-49页 |
3.6.1 ICDSS方案抵抗攻击的安全性分析 | 第45-47页 |
3.6.2 ICDSS方案的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四章 基于身份的分层加密的组合文档安全删除方案 | 第50-61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HICDSS方案的需求和假设 | 第50-51页 |
4.3 HICDSS方案的系统模型 | 第51-52页 |
4.4 HICDSS方案的具体构造 | 第52-57页 |
4.5 HICDSS方案的综合性分析 | 第57-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云环境下的数据多副本关联及安全删除策略 | 第61-71页 |
5.1 引言 | 第61页 |
5.2 数据多副本关联策略 | 第61-68页 |
5.2.1 数据多副本的相关概念 | 第61-62页 |
5.2.2 数据多副本关联模型 | 第62-65页 |
5.2.3 数据多副本关联目录 | 第65-66页 |
5.2.4 数据多副本关联过程 | 第66-68页 |
5.3 数据多副本的安全删除策略 | 第68-7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6.1 总结 | 第71-72页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