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与隐性失血研究 | 第10-39页 |
1.1 背景 | 第10-16页 |
1.1.1 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 | 第10-11页 |
1.1.2 不同抗凝方案的凝血功能及出血分析 | 第11-13页 |
1.1.3 TKA术后瘀斑患者的凝血功能及出血分析 | 第13-14页 |
1.1.4 血栓弹力图的应用 | 第14-15页 |
1.1.5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2 方法 | 第16-18页 |
1.3 结果 | 第18-24页 |
1.3.1 病人基本情况 | 第18-21页 |
1.3.2 LMWH组与利伐沙班组 | 第21-22页 |
1.3.3 瘀斑亚组与无瘀斑亚组 | 第22-24页 |
1.4 讨论 | 第24-38页 |
1.4.1 TEG在TKA术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1.4.2 不同抗凝药物的凝血功能改变 | 第26-31页 |
1.4.3 不同抗凝药物的出血改变 | 第31-33页 |
1.4.4 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与凝血功能改变 | 第33-35页 |
1.4.5 膝关节置换术后瘀斑与隐性失血 | 第35-38页 |
1.4.6 研究局限性 | 第38页 |
1.5 结论 | 第38-39页 |
2. 附录膝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最新进展 | 第39-48页 |
2.1 背景 | 第39页 |
2.2 药物抗凝 | 第39-47页 |
2.2.1 肝素与低分子肝素 | 第40-42页 |
2.2.2 维生素K拮抗剂(VKA) | 第42页 |
2.2.3 利伐沙班 | 第42-43页 |
2.2.4 阿哌沙班 | 第43-45页 |
2.2.5 阿司匹林 | 第45-47页 |
2.3 物理抗凝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